返回

第89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第89章弱國無外交 89 【因為安史之亂,大唐朝廷俨然沒有之前的威懾力。

    吐蕃趁着安史之亂已經悄悄吞并了大唐的十幾個州、還占領了河西、隴右。

    公元763年,唐代宗初期,國家才剛剛安定下來,吐蕃再次東侵,攻占長安,唐代宗出逃陝州[1],這便是‘天子九逃、國都六陷’中的第二次。

    】 【随後郭子儀等人擊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懷恩之亂,使得國家暫時安定下來,然內憂外患始終無法解決。

    】 【公元779年,唐德宗即位,意圖削藩、加強中央集權,卻引起三鎮叛亂,長安再次淪陷,唐德宗從長安逃亡至奉天又從奉天逃亡至梁洲,足足五年的奉天之亂讓唐朝再次元氣大傷,不得已采用姑息态度維持現在的狀況[2]。

    這便是第三次。

    】 【在唐德宗和唐僖宗之間,雖然出現過短暫的革新和中興,卻并沒有任何太大的作用,隻能說安史之亂帶來的危害太大了,大到讓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将唐朝的臉面踩在地上。

    國家太混亂、農民起義自然也會興起,黃巢起義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公元880年,起義軍發動北伐,十二月抵達長安附近,唐僖宗倉皇逃亡四川[3],幾乎沒有任何抵抗黃巢起義軍就攻陷長安,這便是第四次。

    】 所有人怔怔聽着,那繁華的唐朝似乎在安史之亂之後就變得不堪一擊,連皇帝都到處逃亡,更何況是百姓。

     嬴政仿佛看到了明明是懸挂在正午的太陽卻在以極快的速度下落。

     劉徹同樣嘆息,看着周圍的景色,這是長安啊,不僅是大唐的長安,也是漢朝的都城,如果長安有人的思想,又會不會埋怨他們沒有守護好它? 李世民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了,眼淚也再也流不出來,隻是聽着天幕的話卻仍感到很難受。

     隻怕唐朝要就此滅亡了。

     天寶年間。

     李隆基躺在床上出神喃喃,“全是我的錯。

    ” 他捂着臉,現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他造成了安史之亂,他已無顏去面對其他人。

     不久,唐肅宗李亨發現李隆基不知何時死在了床榻上,手中還握着楊玉環的遺物。

     朱元璋嘆息,“唐朝大勢已去。

    ” 已經無力回天了。

     康熙命人将所有都記下來,以傳後代子孫,切記莫要怠政,一步錯步步錯啊。

     【唐僖宗還記得嗎?就是之前那個認宦官做義父的人,他一個人便在這其中貢獻了兩次。

    公元885年,唐僖宗重返長安不久又在十二月逃到了鳳翔,雖然日後又回到長安,但此時的長安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繁華都城,早已滿目瘡痍,這是第五次。

    】 【唐僖宗死後,唐昭宗即位。

    公元893年,李茂貞兩次逼近長安,唐昭宗不得已出逃終南山;公元894年,長安再次陷落,唐昭宗被劫持于華州被囚禁三年。

    公元898年,再次回到長安,朝廷已是宦官當道,又再次出現權勢之争,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強迫出逃鳳翔,這已經是第八次了。

    】 【後來朱溫裹挾皇帝回京不久,唐昭宗就被迫跟着一起遷到洛陽,這是第九次,最後一次也似乎象征着唐朝的滅亡,遷到洛陽不久後,唐昭宗就被殺害,朱溫先立唐哀帝、後于公元907年逼唐哀帝禪位,至此傳了二十一位帝王,長達289年的唐朝滅亡。

    】 天幕說出唐朝滅亡這句話後,出現了很多彈幕,隻是彈幕都能感覺到那些人的難過與悲傷。

     ——來自唐朝的xx:大唐沒了,嗚嗚。

     ——來自唐朝的xx:還沒去過長安,大唐怎麽就沒了? ....... 幾乎所有唐朝的人,不論是百姓還是文人墨客、亦或是那些臣子、商賈,都十分痛苦,他們眼看着唐朝一步步從牙牙學語的兒童長大成人,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卻又要接受它在突然間病逝,是個人都挺不住。

     【在視頻結束之際,還有兩件事要說,一便說‘萬裏一孤城,盡是白發兵’[4]。

    同樣是在安史之亂時期發生的事情,為了應對安祿山的叛軍,唐朝不斷從安西都護府調取安西軍,大家也都知道安史之亂持續時間長達七八年之久,去平叛的軍隊怎麽可能會回來?】 【随着調走的安西軍越來越多,龜茲城的士兵也越來越少,隻剩下數千老兵守護着這裏,當時的河西走廊又被吐蕃控制,徹底切斷了回家的路,即便是派人去求助,也都死在半路上,郭昕就帶着數千老兵孤守了42年,正值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