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弱國無外交
76
【有的人得位不正,卻仍然昏庸無道、紙醉金迷,例如胡亥、楊廣,有的人得位不正卻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例如唐太宗李世民。
隻能說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
】
【渭水之盟之後,額利可汗獻給李世民許多馬和羊,李世民不接受,隻要求歸還被其擄掠的人口,為了日後攻打東突厥,李世民還率禁軍将領在顯德殿前學習射箭,射中的人還有賞賜,之後這些人成為一支精銳部隊,為攻打突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李世民在位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貞觀出自《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1]。
指的是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這規律就是‘正’以正道示人;是不是與偉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2]。
有異曲同工之妙?】
【萬事萬物都有其自己的規律,新事物也終将取代舊事物,社會是向前發展和進步的。
就像李世民意識到大衆百姓的力量,所以他诏令私人之家,不得擅權建立妖神、設立不适當的祭祀和不合禮法的祈禱[3],要知道在唐朝之前的朝代可還是普遍信奉鬼神。
】
【這一步相當大膽,但他是李世民,自信至極,在《晉宣帝總論》中就有他寫的這樣一句話:天地之大,黎元為本[4]。
是啊,國家繁榮昌盛,根本不需要鬼神,需要的是百姓。
】
嬴政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李世民還真是大膽,不過這種大膽他喜歡,如果沒有天幕多次提及不要封建迷信,要愛惜百姓,但凡他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嗤之以鼻。
現在麽,他竟然有了一種迫切的希望,想同這位唐太宗好好聊一聊,點開自己的小天幕卻發現不知什麽時候李世民已經發來了好友申請。
劉徹真的感覺到渾身顫栗,這位唐朝皇帝實在是太與衆不同了。
“人間正道是滄桑[5],是啊!”也隻有順從民願,國家才能昌盛,他忽然想開了。
楊堅幾近落淚,他很想哭,原以為楊廣會發揚他的想法,愛惜百姓令國家強盛,卻怎麽也沒想到竟然是李家小子。
隻能說天幕的話是對的,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
武德年間,李建成驚駭出聲,“李世民你怎麽敢?”
他的心中掀起層層波浪,一邊是從古代傳下來的傳統,一邊是天幕的話,兩方交戰,讓他不禁閉上眼睛。
李世民還沒寫《晉宣帝總論》,他此時聽見這句話的心也顫了顫,同樣的在他身後的群臣個個激動不已,一個個呆滞出神。
以民為本,才是正道也。
貞觀年間。
李世民驟然起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天幕,那八個字似乎要印在他的腦子裏。
“真想與這位偉人相見啊。
”他嘆道,上一次直播隻能從觀音婢和孩子們的敘述中知道這位偉人做的事情,真是可惜。
他覺得他和這位偉人定會相談甚歡。
貞觀群臣被天幕說的話震撼到,這幾句簡直發人深省,振聾發聩。
朱元璋也喃喃,“以民為本。
”
可是這以民為本究竟該怎麽做,他又不禁想起曾經當百姓時候的事情,那個時候的自己想要什麽?
康熙也在糾結,給百姓最想要的,真的不會養虎為患嗎?
他又想起之前直播說的割辮子的事情,康熙真是左右為難,白蓮教叛亂、百姓剃頭的場景一閉眼就歷歷在目。
每個朝代的百姓都在看,他們瞪大雙眼、不敢相信,“我們百姓最重要嗎?”
“他是騙人的,怎麽可能?”
天幕說過許多次、也做了許多事讓百姓受益,可是許多百姓覺得這些就夠了,未曾想到還有這樣的說法。
慢慢的質疑聲越來越少,所有百姓以手掩面,淚水奪眶而出,原來,原來他們是最重要的啊。
【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做了一系列愛民、惠民的政策。
】
【公元626年,12月,李世民想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公元627年9月12日,李世民派遣使臣巡查各州遭害的農田,救濟、慰問百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