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濟、江、淮等州郡城鎮都被平定,李世民被加授左右十二衛大将軍[5]。

    】 【公元524年,突厥侵犯邊境,李世民與突厥軍在幽州相遇,隻帶一百人與突厥首領談判,結盟後突厥撤離,大家不要和之後的渭水之盟弄混了這次是在李世民沒當皇帝之前的事情。

    】 嬴政挺好奇李世民怎麽就說服突厥退兵,他想了很久也想不通,在他的認知裏,那群野蠻的外族人隻有打服他才不敢再次侵犯。

     扶蘇也好奇,究竟是怎麽做到的?而且李世民也太敢了吧,隻帶一百人就敢和人談判。

     不過想起之前的話,扶蘇恍然大悟,畢竟李世民可是屢次從敵軍中屢次斬殺敵方将領。

     他真的太強了,強的讓扶蘇敬佩不已,他在心裏已經默默地将這位唐太宗和他的父皇排成一列,或許還要加一個漢武帝? 劉徹同樣好奇,對了,可以加好友,他直接問不就行了嗎? 他戳着自己的小天幕,看見好友申請過去,他滿意地點點頭。

     楊堅恨不得現在就見一見李世民這孩子,隻可惜李淵此時遠在荥陽,才剛剛派人去,現在不可能進宮的。

     武德年間,李元吉終于抓到了李世民的把柄,“李世民,你好大的膽子!” 太子在這,他竟然還敢造反篡位,李元吉表情相當猙獰,“你勾結突厥,意圖謀反,該當何罪!”嘴上說的很大聲,實際上早已慌亂,如果是李世民當上了皇帝,那自己必死無疑。

     誰知道李世民根本不看他,李世民面色平靜地跪在地上,“兒臣并無此心。

    ” 他的心中卻突然舒暢無比,一直壓抑的情緒也一掃而空,他坐上了那個位置,是啊,也隻有這樣他和他的家人、臣子才不會死。

     李建成死死盯着李世民的頭頂,頓時駭然,李世民登基了,那他呢? 李淵也從未想到會是李世民登基,畢竟李建成還是太子,他斷不可能讓李世民登基的,望着說并無此心的次子,李淵頭疼不已,為什麽就不能讓他省心一點? 朱元璋,“隻可惜突厥言而無信,渭水之盟再次逼近長安。

    ” 如果他是突厥的首領,就會下定決心攻打長安,還是李世民技高一籌。

     【公元625年,李世民晉升為中書令。

    其實在平定亂世的過程中李建成付出的也不少,但是李世民太出色了,他真的一點都不像李淵的兒子,但偏偏就是,可能是基因突變吧。

    】 【至此,突然結盟撤兵、叛亂被平定,唐朝暫時安穩下來,李世民從戰場上下來入朝堂,大家都知道朝堂是爾虞我詐的地方,李世民威望又高,自然引起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妒忌。

    】 【二人與張婕妤、尹德妃勾結,陷害李世民,淮安王李神通因為戰功獲得的土地被張婕妤的父親看上了,私下去找李淵,誰知道李淵竟然答應了?李神通不願意給,張婕妤就向李淵告狀說李世民仗勢欺人,那本來就是人家的好不好,要說仗勢欺人還得是你/指指點點。

    】 【不止如此,甚至在杜如晦起馬經過尹德妃父親尹阿鼠的門前,被尹阿鼠命人将杜如晦拉下馬毆打,甚至被打斷一根手指,尹阿鼠,不愧是鼠輩,就會做這等龌龊的事情!讓人最震驚的是,李淵你竟然還聽信妃子的謊話,不相信李世民。

    】 【我就很疑惑,為什麽打仗的時候那麽相信李世民讓他統領軍隊,為什麽不打仗之後就不信了?】 嬴政蹙眉,李淵真是有些不知好歹了,這樣的兒子竟然還不珍惜!基因突變他倒是從課程中看過,放在這裏倒是形容的很貼切,這李世民真的不像李淵的孩子。

     扶蘇也目瞪口呆,“怎麽會?”他心中很是不解和難受,難受的是李世民竟然被這樣對待。

     劉徹哼了一聲,他自然明白李淵怎麽想的,無非是看着天下已定,就想卸磨殺驢罷了,隻因功高震主。

     不過他才不會這樣做,看着霍去病,劉徹異常滿意,他的冠軍侯将來肯定比李世民做的要好! 楊堅生氣,“李淵真是是非不分!” 他氣死,但還是有些理智,等李淵進宮之後定要好好罰他。

     武德年間,這些事情都已經發生,朝堂一片寂靜,李淵面色又青又白,最後幹巴巴地開口,“是朕誤會你了。

    ” 李世民垂眸,這次卻沒有搭腔,被打的是他的部下,平時關系極好,出了這樣的事情,他怎麽能不心疼?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戳穿陰謀,兩人也不吭聲。

     後宮的張婕妤和尹德妃臉色煞白,她們做的事情都被天幕抖了出來,如果日後真的是李世民登基,她們該怎麽辦?一時間兩人都有些後悔不該同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結。

     貞觀年間,李世民回來之後看下杜如晦,眼眶紅了,“是朕之錯。

    ” 如果不是因為他當時太猶豫,杜如晦也不會遭人毆打。

     杜如晦寬慰他許久,李世民的情緒才漸漸平靜,他看向天幕,從不後悔做出造反的事情,如果他不造反,死的就是他們了。

     朱元璋,“李淵多疑,自然容不下功高震主的李世民,哪怕李世民是他的兒子。

    ” 朱标點頭同意,“是啊。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造成這樣結局的原因無非是李淵太過平庸。

     康熙也想起前朝後宮的爾虞我詐,一時心累長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