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講述,也死而無憾了。
武則天看見天幕說起唐朝,眉目含笑,締造盛世也有她一份功勞。
朱元璋怎麽會不明白李淵的想法,但凡楊侑等人威脅到皇位,斷不會留他。
見天幕提起唐朝如此歡心雀躍,他也不禁有一絲期待,他的大明朝會不會也同唐朝一樣?
朱标認真聆聽,唐朝确實有很多地方足夠他去研習,他瞥見嘀嘀咕咕的朱棣,傾耳過去,“大唐能萬國來朝,我也要當大将軍,打服周邊國家。
”
他聽完頓時搖頭失笑。
康熙也曾看過唐朝歷史,看到那樣的盛景也曾羨慕過,他感嘆一句,“能締造如此盛世,唐太宗功不可沒。
”
唐朝盛世的百姓紛紛興奮吶喊,“是咱們的唐朝!”
“之前我還看見昆侖奴來嘞,那是不是就是天幕說的萬國來朝?”
相比于盛世百姓的興奮,唐朝亂世的百姓眼睛湧出淚水,盛世大唐已不複存在了,再聽見盛世二字已恍如隔世,真是聞者悲傷,聽者流淚。
【唐朝初期,國家動蕩不安,北方邊境受到來自漠北東突厥的威脅,因為隋炀帝對突厥太好了,導緻突厥實力比以往都強,不止是一些少數民族臣服突厥,一些中原地區的勢力也紛紛臣服,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朝究竟怎樣才能統一?】
【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每每看見唐朝的史書,總感慨如果沒有李世民,李淵怕是也做不成唐高祖。
別人都是拼爹、李淵是拼兒子/狗頭。
】
嬴政看向扶蘇,盯着他許久。
那眼神讓扶蘇慚愧不已,不過他也有點想反駁,哪個皇帝能比得上他的父皇啊,他父皇可是滅六國的秦始皇!
劉徹也看向劉據,巫蠱之禍導緻兒子自殺,不知道這回之後兒子治理國家會怎樣。
但他也不需要靠兒子,自己締造偉業遠遠比靠兒子要有更多的成就感。
一說靠兒子,楊堅就沉着臉,他那幾個兒子一個也靠不上,有一個甚至還把他攢下的家業全都霍霍掉,這樣的兒子他一點也不想要。
孤獨伽羅眼睛一亮,“陛下,是李淵的兒子。
”
這樣來說,李世民還要叫她一聲祖母,兩人對視,楊堅很快就聽出孤獨伽羅的畫外音,這樣.......倒也未嘗不可,隻是此子真的可以嗎?讓他再看看,自己的兒子不成器,楊堅想起宗室那群子弟,頭疼得很。
武德年間,剛剛還其樂融融的朝堂,此時寂靜無聲,各個臣子恨不得捂住耳朵,他們好像聽到了什麽不該聽的話。
李世民一派的臣子,低頭的瞬間嘴角壓都壓不住,最近憋的氣一下子就沒了,哈,就算陛下壓着他們秦王又如何,照樣有人為他辯解。
李建民已經快撐不起笑容了,任何一個太子都不會高興自己的下面有這樣功高的弟弟,偏偏他也沒辦法反駁,因為确實如天幕所說,唐朝大半的江山都是他打的。
李淵掃視着兩人,着重看了幾眼李世民,觸及到他的視線,李世民回神,拱手而立開口,話裏話外無非是這并不全是他的功勞,這樣的一句話很大程度緩解了尴尬的氣氛。
然而四子李元吉忍不住反問,“這是你的真心話嗎?”
李淵&李建成:.......
李世民和衆位臣子也相當無奈,李元吉聽不懂話他們能怎麽辦?
貞觀年間,李世民咳了幾聲,天幕誇的實在是太過了,不過嘴角的笑容卻是一直沒有壓下去。
文武百官相視而笑,他們高興,也想起當初那段跟随陛下四處征戰的時候,陛下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
長孫皇後也同樣欣喜,夫妻一體,誇李世民就如同誇他。
朱元璋想起自己四處征戰,朱标看顧弟弟們的時候,他有些心虛地摸着鼻子,自己是不是也和李淵一樣靠兒子?
朱标沒看見朱元璋的表情,他忽然覺得身上的擔子重了許多,拿他去比對唐太宗,真是給他好大的壓力。
康熙也看着一群兒子,想起自己年幼登基,那個時候可是誰都靠不上,他還不是将國家治理的很好,所以說誰強大都不如自己強大,他循循教導兒子們,讓他們在上書房好好上課,莫要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