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類病人,食道和胃部特别敏感,一吃藥就非常不舒服。
另外某些疾病的藥物需要在腸道内溶解,可是經過口腔和胃部藥物就已經被溶解掉了,根本發揮不了藥效,這些問題都在困擾着醫療界。
”
“去年我給老領導加工完藥後,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能用一種東西将藥物碾成粉末或顆粒裝在裡面,而這種物質又不刺激消化器官和食管,還能保護藥性,讓藥物順利被身體吸收,那就太好了。
”
林老幾人聽了這話,對視一眼。
覺得這個想法很好。
可是藥如果裝在東西裡面,那人體要怎麼隔着東西去吸收藥物?
這沒法兩全。
既不傷胃,又能更好地吸收。
不太現實。
林清清看懂了幾人的想法。
她道:“我們要研究的這種裝藥的東西,它有一個特性,就是可溶解。
”
“比如到達身體裡,半小時之後這種物質會自動溶解,而裡面的粉末或顆粒狀的藥物,就能融入血液中。
”
林老皺眉。
世上有這種東西嗎?
他在心裡思考起來。
史院長在醫院接觸了這麼多年的病人,知道林清清說的問題确實一直存在。
可别說華國的醫療水平,就是國外也沒有這種制造技術。
林清清不再賣關子了。
她又說道:“其實我自己已經有了基礎的研究成果,隻是一直沒有實施。
”
“用動物的骨頭和皮可以熬制出一種膠狀物,再加甘油和水,經過一定比例的調和就會産生一種可食用的‘膠’。
”
“将片狀的藥物磨成粉末放入這種膠内,人吞服之後半個小時就能溶解。
”
她這麼說就差把制作方法告訴大家了。
再過一兩年,國外就會研制出膠囊。
她要先把這項技術歸到華國。
寫入曆史。
所以醫研院成立後的第一個研究項目,就是膠囊。
膠囊研究出來,對于百姓來說福利太大了。
林老低頭思考着林清清的話,在設想可操作程度。
他在研究院待了一輩子,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是考慮操作性。
如果這個課題或研究項目根本不成立,那也不用費人力物力去做研究。
史院長一拍大腿。
他聽着林清清這麼說,就覺得很想試一試了。
“那就開始幹吧。
”
“不試試怎麼知道。
”
林老和李主任同時白了史院長一眼。
要是同時能解決那麼多問題當然好。
可研究藥物不是拍大腿決定的。
而且這個月加上今天,也隻有四天了。
他們手頭上還有這麼多工作。
林清清第一次贊同史院長的話。
“史院長,我們現在人手夠,時間也緊,膠囊本就屬于日常藥物的闆塊,這件事就由你主要負責,林老和李主任輔助。
”
史院長執行力強。
做膠囊的研究正合适。
“好好好。
”
史院長激動的應下。
“那現在就走。
”
他站起身,滿面紅光。
恨不得下一秒就出現在研究室裡。
“那就散會,林老和阮書森留下。
。
”
林清清看了眼衆人說道。
其他人紛紛退場。
林清清從包裡拿出兩個鼓鼓的信封。
“研究人員的培訓已經結束,兩位辛苦了,這是醫研院的獎金。
”
獎金應該是和工資一起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