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溶:生兒育女的執念

首頁
    皇城,乾清宮。

     西暖閣内,一襲杏黃明袍的永康帝倚坐在錦煌的軟塌上,手中拿着奏折翻閱,目光不時的現出思索。

     年初宣布新政試行以來,至今已然過了大半年,永康帝雖身處宮城之中,但奏報不斷,時時刻刻的關注着新政的風向。

     放下手中的奏折,永康帝贊賞道:“史鼐推行新政做的不錯。

    ” 新政的推行需要幹将,堅定不移的推行,史鼐雖然閑置多年,不過其執行力深得永康帝的心意,對其殊為滿意。

     對側,一襲蟒袍的忠順王目光閃動,沉吟一聲,說道:“皇兄所言不錯,據統計,山東推行新政後,登記在冊的田畝比以往多了兩倍有餘。

    ” 永康帝聞言面色晦暗不明,心中情緒翻湧,冷哼道:“那些豪紳士族都該死。

    ” 一省田地億萬畝,增添兩倍有餘,數量龐大,這麼龐大的數量以往卻不曾登記,便可知田地被霸占、剝削的情況有多麼嚴重,要是不推行新政,早晚要釀成大禍。

     忠順王看着永康帝那陰沉的面色,心下凜然,猶豫幾許,開口提醒道:“皇兄,他們當中有些人是該死不錯,不過其中也有百姓活不下去捐田,倒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史鼐推行新政雖做的不錯,隻是手段過于激烈,百官們頗有微詞,皇兄還是要謹慎才是。

    ” 田地不光是被非法侵占,其中也是因為朝廷對于豪紳士族的優待政策,讓百姓們心甘情願的捐田,一棍子将人打死,受到牽連的人數以萬計,到時怕是朝野震蕩啊! 永康帝端着茶盞抿了一口,銳利的目光湛然,說道:“推行新政,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些所謂的豪紳士族為了私利聚衆鬧事,阻礙新政之時,可有想過朝廷。

    ” 忠順王聞言默然不語,他也知道改革就需要見血,隻是血流不止的,還是讓他擔心。

     瞧着忠順王躊躇的模樣,永康帝心中了然,輕笑一聲,說道:“八弟,這一點你就不如小十六看得開,看看他派遣過去的那個叫孫紹祖的家夥,行事果決,是一員幹将。

    ” 忠順王聞言苦笑一聲,卻也說不出話來,那孫紹祖他也曉得,輔助史鼐推行新政,行事果決狠辣,當地的豪紳士族受迫害之深,令人發指,那些禦史們彈劾的奏折都快要堆積成山了。

     如此狠辣的人,居然能被天子贊譽為幹将,算是他祖墳冒青煙了。

     而且忠順王也明白,這孫紹祖定然會受到永康帝的大力提拔,好為全面推行新政開路,做那先鋒。

     至于說孫紹祖的安全,隻要永康帝不想讓他死,那他就安然無恙,若是事情鬧大了,舍棄也就罷了,無非就是一工具而已。

     再者說了,他是帝黨的中堅,自然擔心朝野反應過激,影響到永康帝,但水溶可不算是堅定的帝黨,會因此事擔憂? 不過忠順王也不會戳破,畢竟到底是兄弟,此舉有離間兄弟之情的嫌疑。

     默然幾許,忠順王笑着道:“皇兄,新政一事來年便可全國推行,一旦新政施行下去,國庫便可充盈,以後也無需束手束腳了。

    ” 做任何事都需要銀子,國庫空虛一直是朝廷的弊端,以至于永康帝做事束手束腳,但從山東田畝翻倍的情形下來看,一旦全國推行下去,大乾朝登記在冊的田畝呈幾何數增長,收的稅銀自然也就多了,更别說新政是将稅收歸于田畝,大大增長了稅收的銀額,國庫充盈不是夢。

     永康帝聞言,心中也是高興,笑着說道:“此番新政推行,小十六功不可沒,這小子素日裡備懶,不過做起正事來,還是殊為靠譜。

    ” 忠順王心中了然,雖說水溶并沒有做什麼實質性的事情,但他當初在朝會上支持新政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也是因為他壓住了武勳一脈才不至于失控,更别說史鼐、孫紹祖這等推行新政的人都是他推薦的。

     可以說新政處處都有水溶的手筆,說他是大功也不為過。

     輕笑一聲,忠順王說道:“皇兄所言極是,小十六不光是支持新政,在海貿上建樹也不少,給朝廷增添了近百萬的稅銀。

    ” “哦...說來聽聽。

    ”永康帝聞言心下一驚,頓時來了興緻。

     當初開放福建港口全然是因為北靜王府的情面,對此并不關注,隻當做是水溶的胡搞而已,可聽着增添了近百萬的稅銀,還是讓人大吃一驚。

     忠順王說道:“小十六這小子也精明,拉着南安郡王、鎮國公府他們一起做海貿生意,一趟往來便是數萬兩的盈利,嘗到甜頭後,他們便專心此道,一來二去的,海貿的稅銀自然也就增多了,甚至于那些文官們都打起了主意,私下裡組建商船。

    ” 說起這事來,忠順王還是頗有感觸的,所謂天下“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新政觸及了武勳權貴的利益,他們素來驕橫,要不是海貿這一塊讓他們獲利,新政豈能如此順利。

     可以說,海貿的盛行,間接性的推行了新政。

     永康帝目光閃爍,沉吟幾許,說道:“這麼說來,或許朕可以允許開放海禁。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如今就一個港口就有近百萬的稅銀,若是全面開放海禁,那麼一年的稅銀就有六七百萬,甚至于更多,以此充盈國庫。

     最為重要的是,全面推行新政的禍患巨大,稍有不慎便會釀成大禍,永康帝雖然決意推行,但心中還是有擔憂的,以海貿來轉移那些武勳權貴的注意力,剩下的小魚小蝦就不足為患。

     算起來,既能充盈國庫,又能大大減少推行新政的阻力,可謂是一舉兩得啊! 忠順王笑道:“皇兄,實不相瞞,他們早就想奏請陛下全面開放海禁,您這道旨意下去,他們怕是要彈冠相慶了。

    ” 之所以點出海貿,也是因為忠順王看出了這一點。

     永康帝擡眸看了一眼忠順王,心下也了然,端着茶盞抿了一口,目光閃了閃,轉而問道:“有一段時日不見小十六,他最近在忙什麼。

    ” 忠順王心下一頓,心中暗道永康帝怕是又多疑了,笑着說道:“那小子以往每日都會去都督府點卯,可最近是愈發的備懶,臣弟瞧着都羨慕。

    ” 永康帝輕笑一聲,說道:“北靜王府不是多了一對龍鳳胎,你要是有小十六這福氣,朕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你備懶去。

    ” “哎,可别,那小子備懶也就罷了,外間搞了個會館,府裡藏着的也不少,大好的年歲,沉迷于風花雪月的,也不知節制,依臣弟看,怕是他心都野了。

    ” 忠順王啧啧稱奇,言語之中帶着幾許教誨、幾許羨慕。

     年輕就是好啊,活力十足。

     永康帝聞言笑而不語,對于北靜王府的關注,他也沒有置之不理,早年搞了個會館,說是怡情之所,可實際上不就是藏嬌用的,王府裡除卻北靜王妃以及陪嫁的庶女,那早早就接到府裡的秦家女,尤家雙殊、薛家女兒、甄家姐妹以及一衆丫鬟,攏共算起來兩隻手都夠不着。

     此等行為,好色的名頭是少了不了。

     對于此,永康帝樂見于此,甚至于若是水溶有需要,永康帝也不介意從宮中挑選些精細的人送過去。

     北靜王府,天香樓。

     軒敞的廂房内,可卿一襲丹紅襖裙的趴在錦繡的羅帳上,素手抵着下巴,翻閱着藍皮冊本,纖細筆直晃蕩,盡顯女兒家的俏皮。

     耳邊聽見聲響,麗人循聲望去,瞧見屋門處立着的少年,美眸一亮,眉眼間喜色流溢,正想着起身相迎,忽地想起什麼,輕哼了一聲,旋即便又翻閱起冊本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