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我被秦鞘一臉嫌棄地趕了出來。
我妥協了。
“不上手我就在外面看看,學習一下嘛……”我的聲音越來越小。
我對烹饪也是很感興趣,平時有時間的時候我也會自己下廚做些吃的。
總是在外面吃,不僅用料不透明,而且也少了一些家的氣息。
所以我打算有事沒事就拎着食材來秦鞘這裡偷點技術回去!
不對,怎麼能叫偷呢?
這叫虛心學習!
食材就是學費,不是嗎?
我一直注視着廚房裡秦鞘的動作。
不得不說,他的動作可謂是非常細緻。
每個細節都把控得恰到好處。
每個處理食材、掀鍋、放調料等的時機都像是事先計劃好的,沒有一絲慌亂。
他還是同時做兩道菜。
這就是天賦嗎?
我在這邊贊歎邊注視着他認真的臉。
在腦子裡暗暗地記下他的動作,回去就操練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我幫秦鞘一起端出來幾盤菜。
以前隻見過他做西餐和小食,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做中餐。
沒想到看上去也是那麼的秀色可餐。
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堆滿桌子的一桌菜,卻想起了剛才在樓下耳朵聽見的一句話。
“他喜歡我親自下廚。
”
我皺了皺眉,把那段回憶趕出腦海。
拿起筷子,專心品嘗擺在我面前的美食。
它們雖然吃在嘴裡很美味,但我的心裡總是有個聲音告訴我,它們少了一種特殊的味道。
一種用味蕾無法捕捉的味道。
秦鞘原本期待地等待着我的點評。
結果我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他很疑惑,拿起筷子自己試了試:“沒問題啊……這個風格你吃不慣?”
我搖搖頭:“很好吃,我隻是想起一些事情……”
“怎麼了?”秦鞘打趣道,“讓你想起了媽媽的味道?”
我被逗笑:“去去去!跟我媽比起來還是差遠了!”
在我心裡,最好的菜,就是家裡的菜。
外面再稀罕,再出名,再美味的佳肴,都不如“家肴”!
那是我的根,是貫穿我童年的味道。
長大了之後,一年中能吃到媽媽做的菜的機會屈指可數。
雖然我還沒有組建自己的小家庭,但平時很忙,最近幾年回家的頻率越來越低了。
吃着吃着,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了小時候母親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
我練田徑的時候,由于母親找了個班上,平時的晚餐都交給了下班早一些的父親。
下午我下訓之後回家,經常能在路上碰到買完菜回來的老沈或者是正在廚房裡忙碌的老沈。
那段下了訓隻需要往椅子上一躺等着吃飯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複返。
現在要是工作結束回家往哪一躺,可沒有人會做飯給我吃。
大多數情況就是迷迷糊糊地睡着,然後半夜被餓醒,起來翻箱倒櫃地在家裡找吃的。
現在想想,我已經習慣了那種孤獨的感覺。
并且愛上了這種感覺。
這或許也是我一直不願意走出來的其中一個原因。
喜歡暴雨中的最後一次對望請大家收藏:()暴雨中的最後一次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