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鈴響了起來。
常遠過去開門,見到來者是一幫熟人。
秀梅走上前:“常大哥,今天是冬至,我們一起包餃子吧?”
“不用了,我這邊已經有安排。
”
“可是,我們都準備好了材料呢。
”
“真的,我已經弄好了面團和餡兒,留着機會以後再一起吧。
既然你們這麼多人來了,還有别的事嗎?”
這時一個名叫劉師傅的男人說道:“趙同志,冬至到了,您這有多餘的雞蛋嗎?能不能賣給我們一些?”
“你需要多少?”
“三千枚。
天冷雞蛋保鮮時間長些,足夠過年食用。
你看行嗎?”
“好的,不過雞蛋數量不多,能送你們五百枚。
”
他們有些不好意思地接受了,“我們來買這五百枚,加上其他,一共三仟五百枚。
翠雲同志請你付錢。
”
陳翠雲遞過一百零五塊錢,但态度冷淡了些。
接過錢,沒有細數,直接放入口袋,“你們都進來坐會兒吧。
”
幸運的是收集來的都是室溫蛋,不然溫度差可能會讓空間中儲藏過多的時間變質。
最後拿出四千元雞蛋,并額外送上。
“既然是送的就不多說,總數4000枚,請确認。
”
對方感激道。
“那就太感謝你了。
這些籃子我們可以帶走了嗎?改天再歸還。
”
常遠點點頭,他們便離開了。
“常大哥,真的不跟我們一起去包餃子?”
“不了,離不開。
”
葛秀榮又問是否可以春節期間再聚會,“到時再說吧。
”
她笑着應好後帶着衆人離開。
待客人離去,常遠回到家中繼續做午飯和準備狗糧。
期間還處理了一下兩小狗狗調皮的事情,然後認真完成剩下的家務與農活。
中午時分開始生火燒水,下餃。
煮熟的餃子先挑給動物們的那份,剩餘給自己享用。
吃完飯擺好酒菜供奉已逝的兄弟們,以示緬懷。
雖然人不在,但心永遠在一起。
接下來的幾天過得平靜而充實。
臨近元旦,1959年的第一天,雪隻及腳踝深度,還去了看看自己的野草藥。
它們成長狀态良好,隻有一部分被昆蟲啃噬了少量,其他大部分發育得非常好。
閑暇之餘帶中秋節以及那對小狗崽在外走動,偶然遇些小動物。
日子如白駒過隙,兩年多悄然滑過。
至于傳說中的棒打狍子和飛鍋裡的野雞,張青山是一隻都沒見到。
狍子這種動物,要是不進山根本看不見;野雞則更機靈,一看到人就藏起來了。
有經驗的老獵人通常會在夜裡用手電筒照射野雞,讓它們迷失方向,從而輕松捕捉。
但張青山的**本領還不夠熟練,也就沒法施展。
兩隻小幼犬還很小,真不敢帶它們深入山區。
因此他隻是帶着它們在山邊遛了溜。
即便這樣,也是夠累人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氣已經讓人覺得難以忍受。
現在隻是“三九”
天,等到了“四九”
,氣溫會更加寒冷,甚至可能達到零下四十度。
趙中州捧着碗,呼出一口氣,吃完了那一碗用蓮子煮成的甜臘八粥,然後拉着中秋在外散步了一會兒。
并沒有走遠,隻是圍繞着圍欄走了一圈。
栅欄上覆蓋滿了藤蔓,已經高至一米九,并且清理起來非常困難,幾乎和周圍融為一體。
忽然間,中秋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