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七章 求和,争相來朝【求訂閱】

首頁
    程昱剛從北關回來。

     跟他一起進來的竟是兩個鮮卑人,标準的遊牧部族打扮。

     兩人中,年長的一個比常人要高壯些,方臉高鼻,四十七八歲。

     年輕的一個身形較瘦,大概四十左右。

     兩者頭上紮着皮繩,用狼牙,珠玉做裝飾,皮袍上也有類似的飾物。

     把狩獵所得的猛獸牙齒,或眉心骨佩戴在身上,在草原上是宣示勇武,也是地位的象征。

     當鮮卑派出軍隊,暗中接近河西以北,被馬超,龐德擊潰。

     他們兵敗的次日,便有一隊使節,出現在北關,投遞國書。

     阿伏于,拓跋诘汾,大祭司等人,做了兩手準備。

     一邊派出隊伍,南下窺視河西,西域沿線。

     同時還派出一支使節團,接到前軍再次被擊潰的消息,立即到北關求見。

     進來的兩人,就是鮮卑使節團的首領。

     他們進來後,雙雙執禮跪拜,道: “我們是奉八大王部合議的命令,來為大魏皇帝您,獻上牛羊,皮貨和奴仆。

    ” 作為出使的使節,兩人通曉漢語。

     “我鮮卑的八大部首,希望您能接受我們的獻禮。

    ” 兩人是來請和的。

     打不過就求和。

     遊牧部族曆來都是畏強而欺弱。

     他們強盛則南下侵略,疲弱就求和,選擇歸附。

     因為草原的遼闊,曆朝曆代都難以盡數殲滅遊牧部族。

     所以神州鼎盛時,多數會接受他們的和談朝貢。

     “我們進獻的女奴中,有八大王部的酋首之女,還有他們最寵愛的女人。

    ” 鮮卑使節在表達他們的誠意。

     他們的部首之女,寵愛的妻妾,可以用來宴客,也可以進獻給更強大的人,表示崇敬,順從。

     “我們這次來,為您帶來了數千匹牛羊。

     王帳的部首們說,我們願與大魏永結同好,奉行您的命令。

    ” 曹操願意見這支鮮卑使節,是有原因的。

     講和是不可能講和的。

     眼下的鮮卑,隻是遭受重創,而不是毀滅性打擊。

     曹操如果不見他們,他們很可能繼續北遷,和匈奴當年吃了敗仗時一樣。

     到時曹操想繼續攻克鮮卑,就要遠征追到極北之地,消耗之大,不可控的因素之多,會讓戰況變得更複雜。

     這支使節團,是來試探大魏态度的。

     曹魏接受他們的朝貢,可以一定程度上穩住他們,為後續用兵争取時間。

     曹操見鮮卑使節,是緩兵之計。

     “鮮卑若誠心歸附,為何不把戰馬獻上來?” 曹操:“想歸附,良馬二十萬匹,是朕的條件。

    ” 鮮卑使節吓了一跳,二十萬匹良馬! 西漢最鼎盛時,中央馬窖,有良馬四十萬匹。

     曹操所說,二十萬匹,足以把任何一個鼎盛勢力,要成窮光蛋,吃飯都得煮草梗。

     兩個鮮卑使節不約而同的咽了口吐沫,腦袋伏低: “我們為您帶來了最誠摯的禮物,以表達我們的誠意。

    ” 遂有侍從,從外邊擡進來一些金銀器。

     白玉仗、鎏金玉馬、鑲金的玉熏爐,做工精美的綠釉陶燈,金銀等物若幹。

     這些東西,皆是國寶級的重器,材質,工造,都少之又少。

     鮮卑哪來這麼多重寶? 漢文帝時期,漢朝對匈奴采取妥協和親的政策,以此來減少北部戰争。

     雖然匈奴多次違背約定,南下入侵,文帝仍賜下不少寶貝,作為和親的嫁妝,安撫匈奴。

     鮮卑替代匈奴,接管了草原。

     有些寶物,也跟着被鮮卑所繼承。

     還有部分器物,是東漢為了安撫日益強大的鮮卑,賜予的東西。

     此時又都送還了回來。

     “我們送來的女奴中,有漢當初和親匈奴,誕下的後裔。

    其後代如今并入我鮮卑帳下,一并送來,獻給大魏之主。

    ” 兩名鮮卑使節,你一句我一句的道。

     “牛羊,各類器物留下,女人帶回去。

    朕不需要。

    ” 曹老闆宮裡,都是千古留名那一級數的美人,要什麼鮮卑女人? 關鍵是他家裡的女人,體質大多有些特殊。

     以他曆史級+1的體質,都要留神應對。

     妃嫔再多,曹老闆怕身體遭不住,畢竟他不好女色,沒必要太操勞。

     “請陛下收下我們進獻的女人,她們被幾位大酋獻給陛下,若陛下不要,她們回去會被貶為奴役,甚至處死。

    ” “她們的死活與朕何幹?” 曹操淡然道:“歸降的事,你們去和朕的外務大臣談,二十萬匹良馬,一匹也不能少。

    ” 外務大臣是蔣幹。

     “大典,仲康。

    ” 大魏的荒古聖體和先天聖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