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二章 底氣和自負!【求訂閱】

首頁
    “文若,這段時間我大魏各州府,情況如何?” 離邺城十裡,曹操邀出迎的荀彧登車。

     荀彧一闆一眼道:“累。

    ” “國主不在,諸事難定,各州府與臣一樣,戰戰兢兢,唯恐出錯,常熬夜理事,以勤補拙。

    ” 還有心思換着法的勸朕少外出,看來是沒累着……曹操暗忖。

     “我大魏十三州,諸事若離開朕,便無法正常運轉,想發展可就難了。

    ” “有文若你,奉孝,公達等人在,朕縱然外出,也是放心的。

    ” “文若你熟讀史書,可見過古今有哪些君臣,能如此相互信重? 皇帝出征時,能放心用臣屬理國,而臣屬又能讓後方穩固,從沒有過變動。

    ” “文若你們幾個,都将被寫進史書,為後世所銘記。

    ” 荀彧在心裡翻白眼。

     他剛才的話,是想勸誡曹操,減少外出,從側面突顯皇帝的重要性,是一種很高端的馬屁。

     也是另一種表達忠誠的方式。

     曹操卻是坦然自誇,把他自己的外出,說成是明君的一種表現,體現了君臣間的情誼。

     又鼓勵荀彧,繼續埋頭苦幹,青史留名就在眼前了。

     像他這種能臣,就該多分擔。

     關鍵是還遇上了曹操這種願信任他的明主,不盡展所長,還等什麼? 曹操把外出打仗,說的光明正大,理所當然。

     荀彧還得謝他,是他的寬宏,經常撂挑子,給了荀彧名垂青史的機會。

     荀彧被噎的往下咽了咽唾沫。

     “朕去河西,再從西域到達邊關,迢迢萬裡,往來以快馬疾行,單程的路途耗時,亦要近兩月。

    ” 曹操:“朕欲效仿大秦,修一條東西直道,便于通行,你覺得眼下時機可還合适?” 當下的大魏内部,百業待興。

     修直道當然是好事,但人力物力吃緊,急需處理的事太多,就要有一個優先的順序安排。

     荀彧總掌内務,對這方面,比曹操更熟悉。

     “南北修河渠,東西修直道,軍事,商事都會因此受益。

    當排在諸事之前,臣稍後就讓志才,長文(陳群)去主持勘測,有了結果,便報給陛下。

    ”荀彧說。

     此時王駕接近邺城。

     官道兩旁,站滿了簇擁相迎的人。

     身形瘦高的扶餘王簡位居,竟也在歡迎的人群裡。

     簡位居身畔是前遼東太守,與其頗有交情的公孫度。

     還有幾個曹魏,扶餘的臣屬。

     護持曹操回來的隊伍,包括從西域北返輪休的部分兵馬,人數不少。

     三月的天氣還很冷,寒風呼嘯。

     從遠處看,曹魏大軍的旌旗,迎風招展。

     軍伍百戰,兵鋒自盛。

     當曹操的車駕靠近。

     其親軍宿衛,重騎百餘,所有人的甲胄上,都能看見緻密的創痕,刀兵槍矛所留,寫滿了征戰的‘功勳’。

     “據西邊行商回來的人說,陛下親征,我大魏的虎騎重甲和輕騎豹軍,一日便破了烏孫國的都城。

    ” “我還聽說,陛下這支親軍,從建成以後,從沒出現過戰鬥減員!” “你看他們的甲胄,防衛可有多厚……” 簡位居耳朵微聳,将随風飄來的一些議論聲,聽得清清楚楚。

     一支隊伍,征戰多年,而沒有戰鬥減員,其攻防能力有多強,可想而知。

     “據說重騎的選拔标準,放在其他軍中,能夠為将?” 車駕内的曹操,也聽到了迎他的一些人,在談論重騎。

     重騎這百多人,可以理解成後世的兵王,個人作戰都很厲害。

     但他們不會統兵,為将卻不合适。

     曹操入城,回到銅雀台,便準備接見諸多外使。

     其中又以扶餘之主簡位居,排在各方來使,等候召見的人當中的第一位。

     他畢竟是一方之主,擁騎兵數萬的扶餘王。

     曹操先回内宅,看了看妃嫔和兒女。

     當他回到前殿的書房,便見到一個靓麗的身影,穿着胭脂色長裙,與衣裙同色的短靴,嬌小玲珑,随着裙裾的搖曳,隐然可見。

     見曹操進來,那身影翩然回身,巧笑執禮,正是甄宓。

     十八歲的少女,出落的嬌美絕倫,好看的像是會發光,已有了傾城之姿。

     曹老闆外出半年,重見他的甄宓,驚喜交集,低喚道: “陛下。

    ” 倆個交談幾句,知曹操有正事,甄宓便告退離開。

     下午申時初,陽光斜照進來。

     荀彧,荀攸,郭嘉,戲志才,留守的幾個文武,相繼進來。

     而後是扶餘王簡位居,在四名扶餘随員的伴同下,走入書房。

     随行的還有公孫度父子。

     曹操以單手搭在面前的桌案上,打量簡位居。

     這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