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能影響到地方官吏的任免。
有朝廷的官吏,去了他們所在的郡縣,還要先拜訪他們,得到認同,才能有效的履行職務。
依附于他們的百姓,則是其家中的包蔭戶,也可以理解成私奴。
士族與包蔭戶之間,是一種主人與佃客的關系。
漢末的亂象,與遍地存在的士族豪強,有很大關系。
中央為穩定統治,便于征徭征稅,于是就采取妥協政策,承認士族對包蔭戶的控制和奴役,使得階級分化,矛盾日益加劇。
最終導緻整個社會體系的崩潰。
若不能立法,從根子上有效遏制士族私占人口,将其收歸到公有。
曹操在的時候,或許能彈壓一切動蕩,不會有問題。
但往後,士族蟄伏下來,終究還有重演漢末之患的一天。
實際上這種士族之患,在後世會再次爆發。
其在兩晉南北朝誘發的禍患,非常嚴重。
曆史上的曹操,沒能統一,所以也就沒将他普查人口這套手段,做到全國落實,形成立法,對士族的遏制有限。
曆史上的三長制,晚了兩百多年才出現。
然而此刻大魏一統,現階段推行三長制,正是最合适的時機。
也是針對當下的社會狀況,最合适的一個制度。
較之于舊制,三長制實行後,中央直接控制的自耕農民,将大量增加。
國家賦稅,會對應增長,農民的賦稅負擔,則有所減輕。
這就是曹操,荀彧等人,近來屢次提到的減免稅賦。
他不是一句少收稅,就能完成的,而是牽扯到整個制度的調整。
曆史上這一制度,要到北魏後期,才得以推動,使社會經濟明顯的複蘇和發展。
它很适合亂世後歸治重建,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北魏的三長制,也給後來的隋、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長制打破了豪強蔭庇戶口的合法性,影響深遠。
以曹操如今的威信,推行三長制,幾乎沒有阻力。
他詩書滿腹,又有後世經驗,處理起政事,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按理三長制觸犯了士族的根本利益,推行起來,阻力會很大。
但曹操來推動,哪有人敢跟現在的他對着幹。
朝堂上八成以上的人,都是士族出身,卻無一人站出來表述不同意見。
開國的第一次大朝會,比預定的要快,不到兩個時辰便結束。
散朝前,曹操對百官說:“我大魏開國,是值得大慶之事。
朕打算宴請衆卿,謝過大家曆年來不辭辛苦,随朕一起平複天下。
讓荀司馬選個各級官吏都能到場的時間,在宮裡開宴。
”
衆臣齊聲謝主隆恩,心裡不由得松了口氣。
昨日曹操引真龍入體,萬衆皆見,群臣也直犯嘀咕。
在這些臣屬心裡,曹操同樣有被神話的趨勢。
想象一下,上邊坐的不是人,而是一條龍,有多懾人?!
也就荀彧他們幾個,還敢和曹操如常說話。
他此時态度溫和,要宴請群臣,頗有人情味,倒是讓這些臣屬,寬了寬心。
曹操起身出了朝會大殿,群臣退去。
他回到前殿側翼的新書房。
這間書房,低調中透着逼人的貴氣,書桌,椅案,都是千年黃梨或紫檀所做,雕刻龍紋。
書案上方,懸着傳國玺,承影,赤霄兩劍,光曦流轉,國運恢弘。
荀彧等幾人也跟進來,先遞給曹操一份名單。
上邊是一些開國後,要提拔封賞的人員。
其中有鮑信,張邈等最初的小夥伴。
鮑信當下已是兖州别駕。
張邈也有對應的提拔。
這次開國,曹操還給兩人封了侯。
鮑信是鐵杆的曹魏核心,所以兖州這麼重要的州,由他來坐鎮。
鮑信當年對曹操的幫助,意氣相投,可謂回報豐厚。
他這次也來參與了開國禮。
曹操留他等國宴之後,再回兖州。
“三長制的事,要快速落實,注意三長的人選,不能和士族有瓜葛,不然會被鑽空子,制度成了空殼。
”
戲志才忙答應了一聲。
這事由他具體負責。
曹操低頭看名冊,荀攸提醒道:
“陛下,開國當大赦。
縱然死囚不赦,也當赦免輕刑罪,以示我大魏寬厚治國,留後世之名。
”
曹操擺手道:“朕不在乎這個名聲,你們也沒必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然會變成别人的内裆,人家放什麼屁,咱們都得兜着,沒必要。
”
幾人皆笑,知道曹操是玩笑之語。
他們幾個在書房開小朝會,商議推行一些新政,具體如何落實。
臨近中午,衆人散去。
賈诩留下道:“陛下,北邊傳來消息,鮮卑人要北遷?”
北遷?
曹操略一思忖:“我們建國,天地氣運變化,聲勢過大的原因?”
賈诩點頭:“陛下聖明。
”
曹操心忖昨天光顧着人前顯聖,好像裝大了,把鮮卑給吓跑了。
對付鮮卑,是下階段開疆拓土的重點。
鮮卑要北遷。
曹操的視線,看向對面牆上懸挂的巨型地圖。
他沉吟之際有内侍來報:“諸葛孔明,龐士元兩人求見,說是有好消息,陛下定然喜歡。
”
卧龍鳳雛來了。
“讓他們進來。
”
Ps:上章末,圖好像傳上來四五張,有兩張高清太大了,沒成,其餘包括網上找的和文字描寫對應的圖,章節末的評論區有。
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