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貂蟬很快被王允帶到了洛陽,才擺脫這些族中子弟。
此時她帶着王骥,王安父子進入外院,在接待訪客的偏殿,與兩人攀談。
過往數年,天下士族被曹魏拔掉者,不計其數。
士族的土地,地方上的經營,大多被收歸公有。
但也有些事,仍需要人來做,要重新分配,牽扯到新一輪的利益洗牌。
各地士族來走動,多是這個原因。
“貂蟬,當年叔父待你如親出,眼下大王已是天下之主。
你是我們王家人,當多支持家裡才是。
”王骥溫和道。
貂蟬低嗯了一聲。
各家來尋求支持,曹操的妻妾,都有相關經曆。
曹操告訴貂蟬,有人來送禮求事,有好處拿了無妨,士族的錢,不要白不要。
其他則由曹操應對。
王骥的話,讓貂蟬想起曹操的叮囑,唇角溢出笑意:
“王氏對我的養育之恩,貂蟬不敢忘的,兄長隻管放心。
”
王安在一旁時不時的偷瞄這位小姑母。
待父子倆拜會後,離開曹府,王安低聲道:
“阿父,當年小姑母若沒去洛陽,留在我王家,應該嫁給我王家人才對。
”
王骥神色微變:
“你說什麼胡話,貂蟬是大王妃嫔,不日便是皇妃。
什麼嫁入我王家?”
“小姑母的麗色,天下也難尋第二個。
兒隻是後悔當年少不通事…”
王骥低喝道:“住口。
”
“阿父,兒沒别的意思,隻是想起我新納的妾,當年好像和小姑母同在府上練舞,有些交情。
咱們應該和小姑母更親近些…”
“我讓你住口。
大王的妃嫔,不要太親近,現在就很好。
你要是管不住貪婪,想多拿多得,這家早晚敗在你手裡。
”
王安攤手表示不說了,回頭看了眼曹府。
他還沒見過那位魏王,心忖過幾日倒是要見見,看看是個什麼樣的人。
曹操在十一月初,回到邺城。
接近城外十數裡,便見到荀彧親自帶百官南迎,來接駕。
曹操把他叫到車上同乘:“你怎地有空閑,出城來迎?”
荀彧:“大王如今不再是一方之主,而是天下共主。
禮不可廢,國主征戰歸來,臣當率百官出迎。
元常本也想來,被我留下處理公務了。
”
曹操哈哈大笑。
他每次外出,都抓荀彧留守打工。
荀彧則抓了鐘繇留守幹活,上行下效,一點不差。
曹操掀開車簾,往外看了看,一眼就看見人群裡,躲在最後邊的司馬懿。
“把司馬家的人,留在邺城,别放走。
”曹操示意車外的随員。
他和荀彧交談中,回到城内。
除掉孔融,作為儒家之首的孔氏這一支,就被拔幹淨了。
但大魏需要取用人才,還是離不開讀書人。
曹操回來便召見鄭玄。
太學籌辦至今,已有四年多時間,憑鄭玄的号召力,廣傳教化,聚集學子逾萬。
曹操接下來拟以鄭玄為首,推動教育,增設學宮,學舍。
曹操和鄭玄碰面後,又依次召見衆臣。
時間來到傍晚。
他回到内宅,遠行初歸,家裡也有一番熱鬧。
他在各處寝殿,忙碌于草莽之間,妻妾們則夾道歡迎。
次日,大早。
文武百官齊聚曹府前殿,參與大朝會。
如今曹魏的官吏體系,不斷完善,在曹府前殿舉行大朝會,已頗感擁擠。
曹操打算最近遷居到竣工的銅雀台去。
“大王。
今天下開泰,四方無虞,臣祈請大王,開國稱帝,登基為皇!”
鐘繇昨日沒撈着去接曹操,今日荀彧給他分派了個肥差。
第一個在朝會上,正式提出,讓曹操稱帝的人,意義非凡。
荀彧也在随後出列,說:
“古有羲農,初開盛世!今四海歸治,大王功追曆代帝王,海内同欽,臣附請大王登天子之位!
此百官共議,萬民所盼,請大王明鑒。
”
“臣等附議,共請大王登基!”
百官出列,齊聲說道。
按理曹操應該推讓,而後百官再請。
“三辭三讓,以絕天下之謗”,是表示謙和,寬厚之意。
但百官叩請後,曹操點頭便道:“行。
”
百官愣一下,差點把叩地的腦袋擡起來。
在一些特定條件下稱帝,确實需要反複謙讓。
但曹操是開國的帝王,早就擺明車馬,沒必要尊這個古禮。
“大家去準備吧,選個日子,祭祀天地,登基稱帝。
”
一請就同意了……百官眨巴着眼睛,仍按事先商議好的來,三呼大王聖明。
鄭玄等人選定吉日,将新朝開國的時間,定在新年伊始之時。
時間匆匆。
各方彙聚邺城,轉眼已逼近了這一年的年末。
此時諸事籌備妥當,距大魏開國,隻近在眉睫。
Ps: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