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九章 神迹!【求訂閱】

首頁
    消息是道尊送來的,通過圖騰真龍。

     當日道尊離開邺城,往西疾行,很快便對追上來的圖騰真龍有所感應。

     兩者一路趕到昆侖山。

     從道尊離開,至今不過十餘日。

     他比馬跑的都快,近乎禦氣飛行。

     道尊憑借那顆佛舍利,對佛教徒在昆侖山的什麼區域活動,隐然有些感應。

     他給曹操傳遞消息時,剛找到佛教徒。

     …… 阿濟摩在印地,是一個可以繼承的尊号。

     每一代阿濟摩,在佛教徒中皆地位尊崇。

     在佛家内部,阿濟摩是純粹,堅定的代表。

     他多年來一直在研究佛陀,探究‘神’留在世間的痕迹。

     佛家在昆侖山活動,尋覓某處‘神迹’,已延續了數代,長達近兩個世紀。

     其實神的遺迹早就找到了。

     但進不去。

     他們用盡手段,也沒能有所收獲。

     這一代的阿濟摩,遂不遠千裡,親自來到昆侖。

     他還帶來了佛家的小乘聖典,阿難阿含經。

     當代阿濟摩,才四十七歲。

     四十出頭能繼承阿濟摩之位的,從佛陀釋迦誕生,至今七百年的時間,他排在第三位。

     此時,他正矚目着面前的神迹。

     那是一面冰雪覆蓋下的山壁。

     整面山壁,居然是一扇高聳巍峨的石門。

     每次看這扇石門,阿濟摩都堅信這裡是和佛陀一樣的存在留下的神迹,絕非人力能完成。

     整扇門,亘古矗立,仿佛阻隔着仙凡的屏障。

     佛家雖然發現了這扇門,卻無法打開。

     他們無奈下,用最原始的辦法,在山體側翼,窮數十年之功,鑿出一條洞道,才得以進入山腹。

     或許是因為進入的方式不對,佛家在這處山腹中,損失慘重。

     不過這次阿濟摩帶來了小乘聖典。

     他身形瘦高,一身長袍,赤足踩在昆侖山陰暗的山澗内,卻半點不覺得寒冷。

     他體内流轉着一股溫暖的力量,全身發出淡淡的光暈,仿佛琉璃金身。

     他矚目前方的神迹之門,已超過半個時辰。

     其身畔還有兩個教衆,神色恭敬: “尊敬的阿濟摩,我們該進去了,其他徒衆都在等着,等着您去親手完成我們數百年來的夙願。

     我們在這片土地上,損失太重了。

     在外傳播教義的徒衆,也被東方之國崛起的力量所屠殺。

    ” “那支東方國家的人,像婆羅門一樣血腥。

     我們需要這門後的神物,來幫助我們。

    ” 阿濟摩聲音緩沉: “秘卷上說,當年那位東方皇帝(武帝)派出的隊伍,不僅找到了這裡,他的人還在這裡,有所收獲,帶了‘神物’回東方去。

     他們是怎麼進去的?” 一旁的佛衆說: “這扇門可能需要某件固定的器物,或對應的方式才能打開,更安全的進入。

    ” 阿濟摩阖目沉吟:“好,我們進去看看。

    ” 他話罷往前邁了一步。

     就在這時,虛空中探出一隻手。

     這隻手,迅若驚雷,覆蓋天地,沒給阿濟摩任何躲閃的餘地和反應的時間。

     一掌翻落,扼殺一切生機。

     阿濟摩剛生出念誦佛陀之名,加持自身,抵禦這一掌的念頭,已來不及了。

     那一掌,落在其額頭。

     噗! 阿濟摩體外流轉的金光,被一掌震碎。

     他體内生機也被一掌泯滅,扣殺。

     身邊的兩個教衆,同樣被一股力量侵入,雙雙倒地。

     曹操的圖騰真龍收縮體型至丈許長,在不遠處顯化,看向出手後,露出蹤迹的道尊。

     這印地僧衆死的也太潦草了。

     道尊的力量,完全是碾壓的層次。

     别說阿濟摩沒準備好,曹操都沒準備好。

     還以為會有一場熱鬧可瞧。

     畢竟那阿濟摩之前全身發光,光着腳丫子站在雪裡,看着就挺厲害。

     要知道這裡海拔之高,常年白雪皚皚,渺無人煙,溫度很低。

     光着腳丫子站在這,明顯是狠人。

     想不到道尊出手,沒任何較量的過程。

     一巴掌把人給抽死了。

     曹操借助圖騰真龍,往阿濟摩之前注視的方向看去,心頭一震。

     高達百丈的巨門……和他在4号大墓看見的仙台之門,幾乎一樣。

     道尊擡頭看去,同樣愣在那。

     這世上還有第二扇仙台之門?! “我要進去看看。

    ” 道尊的雙目,迸發出驚人的光芒。

     “這門後很可能是傳說中的昆侖墟。

    ” ———— “昆侖墟?連正史好像也提過,說武帝晚年見過西王母,而西王母就在昆侖。

    ” 曹操收回念頭,人在書房。

     他想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主意,準備推動道尊來實施。

     道尊的修行,加上曹魏的資源支持,以後就專門處理超越常規層間的事。

     他是最合适的人選。

     次日。

     曹操帶親軍出邺城,攜家眷西行。

     随行的還有寅。

     曹操外出,并不隻是為了去打仗。

     他性格好動,願親力親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