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三十三節氣運龍脊,來自一位開疆拓土的大一統帝王】
【他修行帝王術,聚斂帝王氣運衍化龍骨】
【以龍脊融入圖騰真龍,可令其進化,脫體而存,吸納山河五行之氣】
曹操眼簾微阖,詞條消失。
之前探武帝墳,以及獲得的一些消息,都顯示出武帝為求長生,派人遠赴昆侖,探過黃河大墓和秦嶺墓。
開疆拓土,且是統一的大帝,大概率就是武帝了。
這位輝耀千年的一代雄主。
但如果武帝來過秦嶺墓,并褪下龍骨,那他是生是死?
武帝墳中葬的,是武帝求仙失敗身死的遺骨,還是衣冠冢?
又或者武帝已去了仙門後,留龍骨于世?
曹操将龍骨收起來。
這東西需要煉化,才能和圖騰真龍相合。
“大王,臣等在秦嶺也有收獲!”厲五方和令晉道。
兩人進來時,曹操就看見令晉托着一個很長的匣子。
感覺像是放戰矛或戰戟一類的長兵器。
令晉上前,把匣子打開。
嗡——
匣子裡迸發出一陣綠色的光暈,耀動書房。
裡邊是一柄青銅大戟。
其材質,又像是一種綠色的神玉,隐然通透,握杆上篆刻着無數咒紋,内部似有液體在流動。
【商之鎮國戟(殘兵)】
【商王以國運熔煉的鎮國器,商亡而落于周,周武王持之,以鎮天下諸侯】
【完整的商戟,是世間的第一柄戟,戰戟之祖。
其先後經曆兩朝的氣運洗禮,位列神兵,可惜已斷折,跌落出神兵前十的序列】
【以圖騰真龍,吐納國運祭煉溫養,曆數年之功,有望接續】
曹操伸手一招。
那鎮國戟有半截,從兵器匣内躍出。
曹操握在手裡,居然感覺手上一沉。
這戟相當沉重。
雖然隻是半截,但比典韋的短大雙戟中的日戟還要長。
另一截也在匣子裡,稍短些。
而就在戰戟落入曹操手裡的同時,戟鋒變得殷紅,有一滴血珠滲出。
那戟鋒下,隐約浮現出一條龍的虛影,掙紮扭曲。
雖然隻是虛影,卻仿佛擁有翻江倒海的力量。
書房裡,衆人都恍惚聽到一聲龍吟。
看見那龍被鎮國戟刺穿頸骨,釘在一片黑暗裡,不斷掙紮的景象。
在久遠的時間前,應該就是在秦嶺大墓,有一條類龍樣的生物,被鎮國戟刺穿,釘在了墓中!
“臣等發現這戰戟時,它刺入在一面壁畫裡,戟鋒下畫着一條真龍。
奇怪的是那畫裡的龍。
居然在掙紮,想擺脫這柄戟,和活的一樣。
當臣将大戟抽出,那壁畫裡的龍也跟着消失了,不可思議。
”令晉說。
“秦嶺墓有幾處特殊區域,是一些人死前進入,想尋找仙門,最終葬身其中,形成的墓中墓。
”
道尊補充說:
“這柄斷戟,就在其中一處。
我猜測,是商周時期,某位帝王帶進去的。
”
曹操想了想:
“有沒有一種可能,秦嶺墓中的這些特殊之處,其實是一種幻覺?”
“我的意思是那墓中所有神異的根源,來自同一處,是一種陣列類的東西,進入秦嶺墓就會被影響,所見種種,未必是真的。
”
“不然為何那墓中千百年來,諸多神異,外界分毫不知,隻你從中走了出來?”
道尊思索了很長時間,微微搖頭,否認了曹操的假設。
曹操又道:“除了道尊的稱号,你可記得自己姓什麼?”
“道尊的稱号承襲自我師,姓名,沒有印象。
”道尊說。
“那你師尊是誰?”
“亦不記得了。
”
曹操把鎮國戟放回木匣,取出仙台印:“此物你可認識?”
道尊目射奇光:“仙台天兵印!”
“這東西可上溯到殷商時期,再往前的來曆便不可考。
仙台天兵印,是後人給它取的名字。
”
“我倒是知道一種用法,據說要集齊四象,以神話之力推動,可觸發此物神異。
”
道尊細細打量:“你這仙台印,已吸納了一隻玄鳥。
你以所修帝王氣運融入,可對應真龍。
還差白虎和玄武的真韻烙印,可推動仙台印複蘇。
”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它和開啟仙台之門有關。
”
道尊話罷,張口吐出一股清濛濛的氣機,将佛舍利卷入其中收走。
“魏王若無他事,本座便走了,道門中人知道如何聯系我,有道符可傳訊。
”
道尊身形微晃,從書房消失,想離開。
典韋也是一晃身,追了出去。
轟隆!
書房外的虛空炸開,一道波紋蕩漾如漣漪。
“别急着走,你我戰上一場。
”典韋叱道。
下一刻,便見兩道人影騰空踏虛,在移動中交手,速度快的看不清。
曹操不動聲色的給典韋加持了武運,國運,讓其達到詞條所說鎮國神将的級别。
兩條人影,越來越快,道尊知道典韋出手,是因為其來意不善。
雖說見面後,道尊收斂改變了之前的打算。
但典韋出手,是要讓其知道,邺城不是他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
雙方交手的動靜,讓城内的數位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