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時征辟了縣邑治所為官衙。
整個縣邑的主街,乃至全城都被戒嚴。
三萬人的曹魏中軍護衛,在城内城外,披甲執銳,軍威肅穆。
十七歲的孫權,寬袍博帶,被張昭,魯肅,簇擁在中間。
他手捧降表,入殿呈給曹操,并宣誓效忠,自稱魏臣。
孫權面北,對曹操執大禮,三拜九叩,上繳官印,表示江東歸曹。
曹操封孫權為侯,與劉琮投降時,相似的待遇。
這是曆史性的一刻。
除了曹操,沒人意識到江東歸魏,對後世将産生多大的影響。
曹操額外賜封孫權以厚祿。
簡短而正式的投效見王禮,很快結束。
“曹叔父。
”孫權起身,試探着叫了一聲。
曹操笑了笑,沒反對。
孫權這才真正放心,确定曹操沒有殺他之心。
曹昂從曹操身側出列:“仲謀,虧你降的快。
就差一點,你被抓了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
倆人湊一塊,孫權小聲說:“咱都大了,你以後别動手啊。
”
曹昂笑:“我開竅晚,早兩三年還不懂事,以後不會了。
在大魏,有任何事我都向着你,真心的,并非安撫。
走,咱們出去說。
”
曹昂知道曹操還有其他事,和江東衆臣要議,帶着孫權當先離開。
這時的縣衙内,曹魏文武,都在打量張昭和魯肅。
曹操也在看兩人。
農夫與蛇,是曹魏在江東兩個地位最高的諜子。
農夫從一開始就想降魏,很坦誠且沒有反複,就是張昭。
蛇,聽曹操給他的代号,就能大概理解他和農夫不一樣。
蛇有時候是很危險的。
他是一個想降魏,但也準備對付曹魏,矛盾,睿智而又瘋狂的人。
降和戰,他都是真心的。
他因勢利導,比如說曹魏想推動江東之戰,他居中奔走,一力推動赤壁戰事,完成了曹操的構想謀劃。
但他想對付曹魏也不假。
如果過程中,曹魏稍有錯失,落在下風,他也不會容情。
蛇的打算是為江東謀劃,與曹魏一戰,若敗,則真心降魏,亦沒有遺憾。
曹操正是看穿其用心,并順其心思,加以利用掌握。
真正的用人之術,就是因人心而用。
劉備那邊還潛伏着東郭先生和狼,也是一對兒。
江東的蛇,是魯肅。
江東核心層的幾個人,孫權,周瑜,張昭,魯肅,兩個是曹營諜子,還有半個猶猶豫豫。
眼下大局已定,加上聽到周瑜說出孫策死前交代可降,魯肅也定下心意,決定投曹。
他和張昭,對曹操重新執禮。
曹操對兩人各有安排。
降臣不可能直入中樞。
張昭有大功,但加入曹魏,也隻能從州府别駕開始。
魯肅有大才,當世十人之列。
但他入曹營,起步會更低,畢竟投降投的不徹底。
不過用他,倒是可以放心用。
曹營如今的根基,已不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能撼動的。
魯肅:“魏王,公瑾有話讓下臣轉告。
他說孫伯符臨危托孤,他沒能保全孫氏,自覺有愧,亦不會轉投曹魏。
其病體不便,無法觐見,請魏王見諒!”
就在這一天之後,孫權歸附的次日,周瑜被人發現時,已自行閉氣,絕息而死。
讓他投曹魏,從江東大都督的位置上,變成官降數級的曹魏吏員,他主觀上既不願意,自尊心也承受不了這種落差。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叫赤壁的詩,是後世所作。
說的是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
眼下,這首詩神預言了周瑜的結局。
曹操說過,那封讓他投降的信,是最後給他的機會。
周瑜當時如果願投,曹操會重用他。
但他沒有,死了…對他來說也好。
至此,江東降魏。
各州郡張榜,告知民衆。
江東的人口,戶籍,通商等事,即日起都将做出調整。
天下各地,沸沸揚揚的議論相關事。
“連江東也歸我大魏,這次算是天下歸治了。
”
“還有益州,荊州半壁,以及交州。
”
“益州,交州皆偏遠之地,内外不得安,如何是我大魏對手?”
大魏治下,民衆興高采烈的奔走傳告,與有榮焉。
颍川。
荀氏内部,幾個荀氏的宿老,聚在一起,也在談論相關。
“魏王得江東,對我荀氏也是大喜之事。
文若輔魏王之初,我荀氏就舉族投魏,如今回看,實為明智之舉。
”說話的是荀氏資格最老的荀旉。
他有些美滋滋,臉上如刀刻般的皺紋都跟着笑開了。
因為當初荀氏,全面連曹,是他一力推動的。
“魏王雖壓制各方士族,但對我荀氏,虞氏,陳氏等三五家,始終親厚。
”
“眼下形勢愈發分明,我等也當恪守本分。
”
“有些人沒得到好處,所以急着上蹿下跳。
我荀氏所得不少,切忌貪念,可保我荀氏久昌。
”
荀氏,陳氏等大族,都在商量類似的事情。
江東歸魏,曹操稱帝已隐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