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楚郁憤,已到極緻。
他也确實沒料到一旦吃了敗仗,江東會如此不堪。
看來曹魏曆年清除士族之弊是對的。
士族自私自利,難擔重任。
周瑜坐在那,一語不發。
奏報的親兵小心翼翼道:
“這幾日曹軍追的緊,我們忙着撤走,和建業的聯系,稍早些時候才恢複。
建業送來消息,曹軍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建業附近,連破我江東三營…”
噗——
親軍還未說完,周瑜終于忍不住心中憤怒悲涼,開口嗆血。
他不是恨曹魏,而是恨麾下的江東士族。
若能人心一緻,未必不能自守。
但人人為己,全都想保存自家力量,讓局面再難挽回。
周瑜手指緊緊地抓着身畔的矮席,蓦然昏厥過去。
建業被襲,那就是江東根基,搖搖欲墜。
曹軍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建業,也是周瑜萬萬沒想到的。
他聞聽後,驚怒齊上心頭,而又毫無辦法。
在建業,和周瑜一樣急切的,還有孫權。
他從兩天前,聞聽曹軍有隊伍殺到建業,便下令聚兵。
但那支曹軍,在當日下午,連破江東多處駐軍地後,又突然消失了。
兩日過去,建業周邊的兵馬,盡數聚集。
按理說孫權在大軍防護下,應該感到安全才對。
但他的不安與時俱增。
那支來去無蹤的曹軍,就像懸在頭頂的利劍。
赤壁大潰,兵馬逃散。
魏軍全面殺入江東。
消息一個接一個,幾乎摧毀了孫權的意志。
入夜後,他眼睛通紅的坐在位置上,所在殿宇燈火通明,下方文武滿列:
“還沒找到那支曹軍?”
呂蒙今年二十一歲,站在殿内下首,面容英武,說道:
“曹軍能出現在武進,顯然是從海上來的。
”
孫權:“子明你是說,他們奔襲我建業周邊的數座營地後,又回到了水上?”
“正是,這是唯一可能規避我們探查,蹤迹全無的方法。
”
有文臣不解道:“如果是回到了水上,那為何之前要來奔襲?
殺潰我江東數座大營,故意暴露蹤迹,再躲起來,豈不前後矛盾!”
呂蒙:“他們就是要故意暴露蹤迹,讓我們召集兵馬。
而後再殺潰我軍,一次便能擊敗我建業周邊部衆,速度最快!”
江東衆人,倒抽一口涼氣。
曹魏真的打算任他們召集兵馬,再重創擊潰他們?
要是早幾日,江東群臣絕不會相信曹魏敢如此對他們。
但此刻赤壁戰敗,江東各地之混亂,之不堪,已讓江東部衆士氣低落,再無人覺得是被曹魏輕視。
“各地形勢如何?”
“曹軍在數日間,已占江夏全郡,正往東側的廬江郡推進。
”
孫權深吸了口氣,正要說話,忽有親軍進來:“禀将軍,有人從城外射來一封信函。
”
孫策,孫權沒稱帝,也沒稱王。
麾下文武,一直以将軍稱呼。
有意思的是,從孫策那沿用下來的将軍稱呼,還是曹操給封的。
孫權:“誰送的信?”
“魏王!”
“呈上來我看。
”
自有親随檢查信函,确定沒有危險,而後遞給孫權。
孫權埋首看去。
但見那信上字迹雄拔,力透紙背:
“…數百年來,我巍巍神州,萬裡山河,屢被外族所窺視。
早數年,天下紛亂,流民遍地。
外族趁機欺我,南下寇邊。
殺我百姓,占我土地。
今江東頹勢已顯,仲謀,你若念及百姓,念及你母,便能讓亂世提前得終。
你若降,将有數百萬無辜百姓得脫戰亂之苦。
江東能早日和平歸魏,曆史也将被改寫。
此乃大功,萬民祥慶。
曆史會因為你率江東歸附,得以重書。
我漢人也将因此集中力量,破敵于外,扼殺四方胡虜,揚我國威。
生靈塗炭的塞外遊牧民族侵略,也将就此得免,後世千年,仍會記得你孫仲謀之名。
然否?”
曹操有些話沒在信裡說。
但他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能在漢末,重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他曹操固然将在始皇帝,漢高祖之後,成為第三個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之君,立不世之功業。
更重要的是亂世提前終止,曆史會在此刻發生巨變。
那麼魏晉之後,長達二百七十三年的大分裂,天下崩亂,是不是也就得以避免了?
盛世提前到來,會有多少人為此受益?
孫權看過曹操的信,呆坐在位置上。
同一天晚上,曹操回到繼續東進的船上。
他執筆在建業,畫了一個圈。
他估計自己的信,或許對孫權觸動很大。
但還不足以讓其立即投降。
想早收江東,就要給予其最後,也是最緻命的一擊。
而那一擊就在今晚。
明天,将會是一個全新的江東,全新的天下!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