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薄霧缭繞。
曹操回到坐位上,取出一顆訊珠,詢問彼端:“到了什麼位置?”
“按大王吩咐,行軍已破雲陽,正在西進。
”回應的是張遼。
自鮮卑南下攻河西,曹操先後調動了趙雲,馬超,龐德,麹義等人在北線,阻擊鮮卑。
包括讓張繡北上,沿大興山行軍至山口,破壞鮮卑人的糧道。
但從那時候起,人在北線的張遼,就再沒露面,也沒參與北線戰事。
原因是曹操對他另有安排。
打江東的關鍵戰役,怎麼能不用張遼?
他名傳後世,最著名的逍遙津之戰,就是打江東。
那也是古今戰争史上,以少勝多,人數最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一。
張遼的封神之戰。
張遼早早就被曹操抽調,從北線南下。
曹操去船塢看大魏号的建造進度時,張遼便在船塢。
随後曹操南下,沿岸巡查,直到荊州,張遼仍是全程陪同。
但始終沒露面。
他随行是遵曹操命令,沿途了解敵我兵力分布,為接下來的戰事做準備。
赤壁正式開戰,雙方拉鋸,各有算計,張遼依舊沒參戰。
他接了曹操命令,從長江以北的自家地盤,開始往東行進,最終來到徐州最東端的出海口。
海面上,有一艘巨型船舶,在等候張遼。
這艘大船,正是甲闆上的重樓還沒建完的大魏号。
光秃秃的船上,站滿了兵馬。
那是高順帶領的八百陷陣士。
而随同張遼一起來的,還有曹操的重騎親軍。
這些人合在一起,也隻有八百餘衆,卻是整個曹營最精銳的隊伍。
他們全副武裝,部分人穿配的是最新一代的重甲,咒紋相連,攻守聚力如一人。
大魏号滿載,能同時搭乘三千餘人。
陷陣營八百士卒,加上七十餘重騎,以及他們的戰馬,數量正好。
就在赤壁大火的前兩天,曹操通過訊珠傳令:突襲江東!
張遼登上大魏号的位置,是徐州廣陵郡,臨海的射陽湖往南。
從地圖上看,射陽湖往南到長江的出海口,不僅兩相比鄰,距離很近。
且從水上走,暢通無阻。
這個年代,還沒有水域領土的觀念,也就沒有海上布防。
過了長江出海口,往西入長江,便能接近江東的武進縣,也就是後世的常州。
這幾年江東一直處于動蕩中。
而曹魏的地盤,又比曆史同期要更為往南。
這就造成了江東比曆史上更早的将首府,落戶在建業,相對安全,也更有戰略意義。
而江東首府的建業,離常州不到三百裡。
張遼等人乘船奔襲,登陸的就是這麼個位置。
赤壁大火當晚,張遼,高順帶陷陣營,放船來到江東武進以西,人馬登岸。
當晚就展開突襲行動,對江東腹心,亮出了最犀利的鋒芒。
曹操此舉,是以精銳之師,直襲敵軍之首。
一将功成,乾坤可定。
張遼登岸後,立即發起進攻。
武進區域的江東駐軍,對從天而降的曹軍,沒半點防備。
三千駐軍,被張遼,高順統領重騎,摧枯拉朽般破營擊潰。
張遼的第二個目标,是武進以南的雲陽縣。
他的戰略目的,是在江東腹心重地,撕開一道口子,先把其防線打個稀爛,以摧毀其反抗。
太陽高升。
江東在雲陽的駐防兵馬,被稱為雲陽大營。
若建業生變,雲陽兵馬,将第一時間奔赴過去,護持中樞。
從孫策時期開始,建業,京口一帶就廣泛建立軍事據點,作為防護屏障。
雲陽的兵馬,曾多次北上,與長江以北的曹軍對峙,是江東有數的精銳之師。
他們在雲陽縣郊,駐紮着一支五千人的軍伍。
當突然聽到如雷的馬蹄聲,雲陽大營負責領兵的孫皎,還有些茫然,
“是哪支兵馬,突然來我雲陽大營,事先招呼也不打一聲?”
他皺眉聽了聽,覺得不太對:
“好重的蹄聲,聽這蹄聲,怕不有上萬人。
”
他和身邊的幾個步卒,都感覺到随着蹄聲,壓過來的一股殺氣,排山倒海般凝如實質,拂面生寒。
孫皎突然道:“快,傳令布防。
”
轟隆——
當看見全身披黑甲的戰馬,以及黑甲覆面的騎兵出現。
孫皎悚然色變:“曹魏重騎!”
數量隻八百人的重騎,催馬而來,氣勢如萬軍睥睨。
孫皎頭發發麻,從軍營的大門往營地内跑去,狂喊道:“敵襲……”
他聲音未落,曹魏重騎已直線沖向雲陽大營,千軍破陣。
八百軍伍分兩列,分從東西,沖碎了雲陽大營的外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