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的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其西與隴南相鄰,南與蜀地相連。
北靠秦嶺,南倚米倉山,中為漢江上遊的谷地平壩。
漢中地方不大,卻是農産豐足,兵家必争之地。
提及漢末三國的著名戰役,首推官渡、赤壁,以及最後的夷陵之戰。
這三場戰役,從形式,政治,地位影響上,都是最大的。
但漢中之戰,其實半點不弱,政治影響尤為重要。
因為此戰,讓三國之勢,就此分明。
法正在劉璋被迫退位讓賢後,便提醒過劉備,漢中的重要性。
蜀地多山,僅有的盆地上方,便是易守難攻,位于山中的福地漢中。
若漢中在曹魏手裡,進出蜀地的大門,就在曹操手裡。
他想來就來,揮軍南下,出漢中就能殺入益州盆地。
其腹心要害,全在魏軍兵鋒威脅之下。
漢中被曹魏所掌,對劉備來說,可說寝食難安。
就軍事地位而言,曹操控漢中,就能“得隴望蜀”,給予蜀地強有力的軍事壓迫。
若劉備能拿回漢中,才算有了真正穩妥的基業。
所以他在益州稍稍穩定下來後,便急着舉兵奪漢中。
咚-咚咚!
曹魏重騎的蹄聲,如擂動大地的鼓槌。
漢中四面皆高,但東西兩側,水路,陸路都可通行,隻是不太好走。
大隊騎兵很難進來。
小隊騎兵倒是無礙。
曹操的親軍重騎,在四月中馳入漢中。
漢中主城,位于整個谷地的中央。
這天上午,大霧彌漫。
一應曹魏官員,齊齊出迎。
曹操的親軍重騎,全身配甲,如鋼鐵洪流破霧而出,帶來的震撼性,強烈到無以複加。
首次看見曹魏重騎的漢中官員,不由得心神悸動。
比普通馬高了不止一頭的巨馬,身軀的肌肉線條,強健如鐵鑄,連馬臉上也戴着漆黑色的闆甲。
隊伍最前方,是夏侯淵和馬超,氣勢彪炳。
迎接曹操的,除了漢中張魯系的官吏,還有曹魏的衆多文武。
曹操來之前,就傳令張郃,徐晃,從豫州南線領兵,來增強對漢中的守衛。
又調李典,滿寵去鎮守豫州南線。
劉備那邊,法正知道是徐晃,張郃守漢中,曾表示此二人能力不足以守漢中,機會難得,該迅速發兵。
劉備為這一戰,抽調了益州幾乎全部的兵馬,達八萬人。
在局部戰場上,形成了數量優勢。
亦可見漢中之戰,對劉備的重要性。
而曹操過來後,出迎的除了張郃,徐晃,還有樂進。
其實在曹操到來前,雙方已有過一次較量。
劉備敢拔曹魏的虎須,率先開戰,有多重原因。
他在法正幫助下,策反了一個張魯手下的将領。
這人負責守漢中西南向的出入口,是一處軍事要地。
漢中地勢特殊,出入時唯一相對好走的路,就是西南方向,連通蜀地的道路。
而這條路上,有一處要塞是定軍山。
劉備策反的這個将領,就在定軍山附近的輔城據守。
劉備得到益州,主因是有張松,法正為内應。
他得了内應的好處,這次攻漢中,仍想複刻之前的方式。
當策反了張魯手下将領,劉備就派出一路奇兵,隐匿行軍,想憑借内應,先拔頭籌。
讓劉備沒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秘密行軍的蜀地兵馬,接近内應所在城池,等待他們的是樂進,而不是内應。
樂進突然帶兵殺出。
蜀軍的先鋒大将,中了埋伏,差點被殺。
其兵馬,被樂進擊潰,損失不小。
劉備先拔頭籌的計劃,沒成功,還折進去一支先鋒軍。
卻是賈诩的探子,先一步發現了張魯手下的人不可靠,有人投劉。
曹操秘調樂進過來,在劉備的兵馬逼近時,将計就計,反潰其部衆。
這時曹操過來,衆人在漢中主城聚集,談及此事,引為笑談。
殿内。
曹操坐主位,兩側的矮席後,分别坐着夏侯淵,馬超,高順,樂進,張魯,徐晃,張郃等文武。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離開邺城,往西去了趟敦煌。
但他走時就給郭嘉,程昱下了命令。
兩人從邺城南下,先曹操一步來到漢中,負責出謀劃策,督戰全局。
因此這時郭嘉,程昱也在。
曹操掃視衆文武,視線落在一個青年身上。
【張魯,字公祺。
祖籍沛國豐縣。
天師道教祖張道陵之孫】
張魯臉龐方正,眼神明亮。
他是五鬥米道的第三代天師,頗有膽略。
前數年,他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别部司馬張修,得以割據漢中,并在漢中地區,傳播五鬥米道,自稱“師君”。
曆史上,他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曹操,官拜鎮南将軍。
此時,曹操略作沉吟,道:
“妙才,去守定軍山。
”
“文謙,去守平陽關。
”
夏侯淵,樂進轟然答應。
曹操又逐一吩咐,衆将得令,各自分工協作,相繼退了下去。
殿内安靜下來。
曹操的視線,落回地圖上,端詳片刻,臉上笑意擴散。
史上的劉備,率兵攻漢中,親自占了陽平關,與徐晃,張郃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