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城外十萬雄兵的兵器,随之震鳴呼應,神異之極。
“将台居然認可了曹孟德!”
孔融,士族之人,駭然看向台上的曹操。
連荀彧等人都暗自籲了口氣。
他們不像曹操有挂,提前便知道封将台自己能用。
在此之前,荀彧等人也是捏了把冷汗。
曹操要是上去,将台毫無動靜。
對他的威望,會是個非常重的打擊。
曹操站在台上,顧盼自雄:
“我曹營文武,以荀司馬為首,今登台拜将,封侯拜官。
當從荀司馬開始。
”
荀彧從曹操身後出列,來到點将台下,大禮深鞠:“彧,謝過魏王厚賜!”
曹操:“自與君共事以來,立朝廷,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以多矣。
”
“荀司馬能備九德,不貳其過。
文若之才,功臣之最也。
”
意思就是說文若啊,你在輔國,舉才,獻策,密謀,方方面面,樁樁件件,沒有短闆,都做的很好。
咱曹營能有現在,功勞最大的就是你,沒人能比拟。
“文若,王佐之才。
”曹操總結。
以荀彧的穩重,也被表揚的有些飄飄然,喜不自勝。
您對我這麼器重,誇獎,荀彧感覺這些年尿沒白憋,對得起自己那些尿。
等回去還繼續憋,跟着孟德幹。
曹操封荀彧為萬歲亭侯,仍兼曹營司馬,任二把手!
荀彧退回原處,身畔衆文武神色豔羨,都執禮賀喜。
荀彧跟随曹操最早,多年來曹操每有征戰,都是他安定大後方,文武兼治,實有大功。
首封荀彧,無人不服。
将台上,曹操神色一肅,又道:“文武并重,當再封武将,文遠出列!”
城下,萬軍前列,有一大将聞聲而出。
張遼從洛陽起跟随曹操,且是帶兵投曹,多年來屢立戰功,備受器重。
武将先封張遼,亦是有慎重考慮的。
張遼翻身下馬,來到城門下,對着曹操的将台,竟單膝跪倒。
曹操:“文遠何須如此,起來聽封!”
“魏王大恩,當年若無魏王提攜賞識,遼絕無今日。
遼鬥膽,請王恩準,願跪地聽封!”張遼慨然道。
曹操笑了笑,虎視衆軍:
“文遠随我,還要早于我軍建立,每立戰功,從不自持。
是我得文遠甚幸,而非提攜文遠也。
”
張遼大聲道:“遼不敢。
”
“張文遠,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
數年來,其用兵必勝;勝而後守,守則必固。
擊烏桓外敵,斬蹋頓首級,乃罕見之功。
今封你為前将軍,我麾下銳勇第一!為我曹軍十虎将之左五将!”
曹操欲封十大虎将,又分左五虎,右五虎。
曹營原有的五子良将也會保留。
關鍵是咱将多,曹營十虎并五大良将,為天下将領之表率。
不過這次不會都封出去,先封一部分。
左五虎是領軍作戰的大将,右五虎是摧城拔寨,萬軍之中擒殺敵将,武勇蓋世之輩。
張遼欣然應諾:“遼領命!”
前将軍是總率大軍,表揚張遼銳勇争先。
城頭觀禮的孫權,忽然打了個寒顫。
不知為什麼,他看見張遼,就從心底冒起一股寒意,壓都壓不住,手心皆是汗漬。
曹操也掃了眼牆頭後方,站在角落的孫權。
翌日,張遼會成為江東夢魇,能止小兒啼哭。
曹操從親軍手裡,接過一挂竹簡,伸手一推,落在張遼手裡。
那簡書上寫着張遼的具體功績,曹操剛才所說定語,任命等等,相當于一名将領的功勞簿。
這時,鄭玄也取出一卷簡書。
那是先賢傳下來的聖人手書,氣運厚重,與天地契合。
鄭玄将力量融入其中,借助簡卷中的聖人之力,勾連天地。
轟隆隆!
天上的雲層猶似長河奔流,聚變無常。
曹操也伸手一引,身下将台震動,分化出一縷兵鋒,與天地間某種玄之又玄的氣運相合。
那天上的雲層,竟化出一頭猛虎的形态,流星般從雲端墜落,灌入張遼體内。
此為曹操聯合封将台,交感天地,催發的作用。
鄭玄以儒家聖人手卷為引,進行輔助,在曹操封将的過程中,增加了一種文治的氣運。
當封将的氣機入體,張遼仿佛得了天地靈韻加持。
他體内兵鋒震動如虎嘯龍吟,連力量都有幾分提升。
他起身再拜,大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馬等着聽其他人封将。
與此同時,曹操封完第一個武将,還有一宗出人意料的變化。
他的識海和丹田,往昔修行締結的兵印,文脈核心,正在發光。
詞條也有變化:
【封将之時,你可以分撥武運,賜予武将,為他們受封增色,遞增武将戰力】
【所謂武運,聚萬軍之力所成,有功則賜予,有過亦可收回】
【賜予武運,對你自身也有莫大助力】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