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六章 倉廪皆滿,大将歸心【求訂閱】

首頁
     但長安再次陷入大亂也是事實,被涼州軍攻伐圍困。

     七月下旬,酷暑難耐。

     在大野澤避暑的曹操,查看兖州新增兵馬的人員,文武名單。

     他在其中看見兩個名字。

     與樂進,于禁相同,兩個兖州本土出身,後來的曹營将領。

     李典,滿寵的名字,赫然在新一波準備提拔的文武名單裡。

     這次兖州大擴軍,拟提拔經過兩年鍛煉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人各自晉升。

     曆史上曹操,很倚重曹氏,夏侯氏的親信将領。

     原因是足可信任。

     但眼下他完全沒有這種顧慮,因為他能看見将領的忠誠值。

     誰想叛能瞞過他? 所以在信任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更強勢的将領。

     而另外一些文武,需要相對固定的軌迹來蘊育,提前招攬未必就好。

     此次增兵,滿寵,李典是地方選送上來的。

     曹操在兩人的名字後,做了重點批注,讓荀彧,張遼等重臣,多關注培養。

     同時讓新晉獲得提拔的這些将領,趕過來見他。

     李典、滿寵等人,被趙子龍帶來見曹操的時間,是七月末,在大野澤以南百裡的農田裡。

     曹操親自來地裡,查看情況。

     趙子龍帶人來見到他的時候,曹操打着赤足,在田裡查看稻種。

     他掐了個稻梗,把果實放嘴裡嚼了嚼,有股谷物最原始的味道。

     “今年沒有大澇,甚幸。

    但防澇防旱的事情,要早早抓起來,文若你提議增設水壩,治水開渠的事,我考慮過,花費再大,也要做,而且越早越好。

    ” 荀彧也從昌邑北上,來和曹操彙合。

     倆人在田埂上邊走邊聊。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是極其消耗國力、消耗糧草的。

     史上的曹魏集團,能發動幾次大規模的戰役,主要還是得益于發達的農業。

     而農業離不開水利支持。

     史上的曹操曾大興水利,開白溝,打通黃河與海河之間的第一條區間運河。

     又在淇水口作堰橫攔淇水,引淇水東流,使漕船由黃河登岸後,陸運,水運,皆能直通邺城。

     運河的連通,成為後來向華北運送軍隊和糧草的重要路線。

     曹操還修建了白馬渠,魯口渠,将其與平虜渠、泉州渠等水運連通,構建了一個以邺城為中心,通江、淮、黃、海四大水系的龐大運河體系。

     水渠修到哪兒,戰船就能開到哪兒。

     建安十二年,曹軍得以順利拿下烏桓。

     他現在已開始為将來與外族戰,平定數百年外患,進行布局準備。

     當然,眼下那邊還不是他的地盤。

     但兖州境内的黃河渡口,引水修渠,可以先搞起來。

     手上得自董卓,乃至早年從十常侍手裡截留的财富剩餘,抓在手裡不用,純屬浪費。

     強大的财力支持,提前布置,能更快,更早的支持曹操,獲取更大的權柄。

     聽到曹操應允修繕水利,這是惠及後世,福澤當代的大事。

     荀彧也有些激動:“州牧決定了?” “沒什麼決定不決定的,該做的事,如何能不做?” 曹操道:“希望能積數年,數十年之功,讓治下所在積粟,倉廪皆滿。

    ” “所在積粟,倉廪皆滿”,遠處過來的趙雲,在心裡重複了一遍,生出一種别樣的情緒。

     他跟随曹操以來,眼看着曹操與周邊州郡,或戰或和,在兖州頒布屯田策,鼓勵生産耕作。

     是曹操整合了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使屯田制逐步完善。

     此舉讓兖州的軍隊,比其他州郡,能更快速解決糧備問題。

     所以幾次開戰,曹軍的調兵之速,讓周邊州郡感到驚詫意外。

     曹操命令傳下去,軍隊三五天就能開拔到作戰地點。

     這在當代,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根本原因就是兖州在大範圍推廣屯田,逐步遍及各地,就地取糧變得更方便! 趙雲前日才看到一個統計得來的數字。

     兖州今年秋季,預計農産會比往年提高大概五分之一。

     這和今年年景較好有關。

     但也和曹操的屯田,接連頒布良策不無關系。

     趙子龍此前雖加入曹營,但曹操給他寶馬,為他兄長治病,似乎都不及眼前這一刻,曹操在路邊食糧谷,打算興修水利,說出“所在積粟,倉廪皆滿”,對趙雲觸動更大。

     某一層面來說,直到此時,趙雲才是完全歸心。

     在曹操的視角中,看見趙雲對應的忠誠值,迅速飙升到82。

     要知道許褚那種天生忠誠度高的,此刻也剛接近八十。

     趙雲提升到82,已是死忠,絕無二心的程度。

     随趙雲一起來的,便是新入曹營的幾個将領,正紛紛上前,大禮觐見曹操。

     Ps:求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