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在曹操之後,趁夜離開洛陽。
太尉崔烈獨力難支,繼而也被罷免,連貶數級,成為城門尉。
好消息是王允表面屈服于董卓,代表士族,邁出了和董卓合作的第一步。
董卓對此相當滿意,以為自己的手段奏效。
于是代行皇權,任王允為太仆,取代了袁基的位置。
袁基旋即被斬于朝堂之上,以逼迫震懾太傅袁隗。
又授大儒蔡邕,為司空祭酒,禮遇有加。
而伍瓊,何颙等人,愈發得董卓信任。
兩人數次進言,勸董卓采用懷柔政策,對天下釋放善意。
于是董卓發诏令,任袁紹為渤海太守,以示不計前嫌,寬容大量。
此前袁紹抽刀和董卓對峙,離開洛陽後逃到冀州,日子并不好過。
冀州牧韓馥,也是袁氏門下故吏。
他一邊熱情款待袁紹,一邊又很忌憚袁紹的聲望出身,怕他對自己形成威脅。
袁紹不僅寄人籬下,還被架空。
直到這次受封為渤海太守,情況也隻稍有好轉。
十月的洛陽,明争暗鬥,激烈殘酷。
同一時期,權柄日重的董卓,少了顧忌,開始穢亂宮禁。
宗室的公主,先帝的妃嫔,都成了他的目标。
史書載說有公主居住的宮殿,董卓夜入其中,登榻,而公主不敢反抗,亦不敢啼哭。
董卓還把先帝剩下的部分妃嫔,賜給自己麾下将領,帶将領一起禍亂宮廷。
複數日,董卓給皇甫嵩也送去密信。
此時的皇甫嵩,已帶兵來到北部邊關,閃擊犯邊的烏桓。
正在烏桓初露敗相時,董卓送來密信,要求皇甫嵩解下兵權。
不然他就先殺太後,再治皇帝。
皇甫嵩未做回應,事情暫時告一段落。
時間轉瞬,來到十月末的深秋。
陳留郡,太守府。
經過近一月的調整,熟悉,曹操已理順了陳留各方勢力,人馬派系。
他麾下明有荀彧,打理謀劃諸事。
暗地裡則由賈诩,搭建諜報體系,探查各方。
還有一個叫戲志才的人,被荀彧拉過來,成為曹操的随身謀士,遇事問策那種。
張遼接管陳留防務後,吞并原有地方軍,從全軍篩選精銳,打亂重組。
同時此前接管的袁氏馬場,将一批馬,先運到了陳留。
全軍初步抽選出三百人,人均三匹良馬,成為第一批霸府麾下輕騎精銳。
三百人的建制,還不足以正式成立虎豹騎。
但篩選的首批輕騎,就是在為成立虎豹騎做準備。
曹操麾下,同時設屯騎、越騎、步兵、弩射等校尉,由曹純,曹仁,曹洪,夏侯惇等人出任。
陳留郡内,開始重新普查人口,以便于熟悉治下人數,并繼續篩選精壯,囤積兵源。
這時的天下,經過數年前的黃巾軍造反,已是義軍四起。
有黑山、黃龍、白波、左髭丈八、平漢、大計、掾哉、雷公、浮雲等等義軍,并起于山谷間,不可勝數。
其中的義軍首領嗓門大,就自稱雷公。
騎白馬的自稱白騎。
行動輕便的就說是飛燕。
胡須多的就号稱于氐根,眼睛大就說自己是大目神軍。
這些義軍,多是招募流民,成為一方勢力。
人多的聚衆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幾年間,各方勢力起起落落,有的被滅,有的持續壯大,急速擴張。
天下亂象橫生。
曹操,賈诩,荀彧正是看準了大廈将傾,所以急于發展出一支強盛的力量,自保,也為了保護要保護的人。
連荀彧這種有興漢之心的人,經曆過洛陽被董卓兵馬侵入的過程,也認為該先掌控一支力量,才能有所作為。
否則一切都是空口白話。
一幹人聚在一起,埋頭苦幹,各自盡力。
到十月末的夜晚,太守府的書房,燈光明亮。
曹操麾下文武齊聚,卻是在彙總這段時間,各自取得的成效。
時而有笑聲,從書房傳出。
天下紛亂,但曹操經略陳留,他這一畝三分地,卻是接連有可喜的事在發生。
Ps:求票,求追讀啊~拜求,謝謝大家的打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