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59 也算是一種結局(下)

首頁
    讓她看起來更精神,不知為何她自己總覺得突兀,和别的五官格格不入。

    要是想不那麼突兀呢,她就得花好長一段時間化濃妝。

    她說這些話時羅彬瀚也盯着她的眉毛看,沒瞧出淡眉毛有什麼問題。

     “看來我們都有一些分數要混。

    ”他說着把衣櫃的鍊子拉上了,跟那件娃娃領襯衫徹底作别,走回到縫紉機的架台旁。

    他們都沉默不語,羅彬瀚不知道石颀是否也和自己想着一樣的事。

     “那時你剛回來吧。

    ”她說。

     “是啊。

    剛從非洲回來。

    我還以為是哪個熟人見了我想報警呢。

    ” “真巧。

    ” “我也想說這句。

    ” “你覺得這裡頭是注定好的嗎?” 羅彬瀚一時沒有回答,而是組織着措辭。

    “我以為你不相信一見鐘情。

    ” “我也沒說我不相信緣分。

    ” 她提到緣分這個詞讓羅彬瀚感到意外。

    緣分,他心想,這詞确切來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其實沒有确切地指代任何東西,就像是“濕氣”、“經絡”或“寒性”。

    這些詞語盡管有那麼多人在使用,你就是不能給它一個明明白白的定義。

    可它真的存在嗎?可能也是有的,以一種無實體的、結構性或整體性的方式。

    或許有一天人們會發現這個詞盡管關聯着某個實在的事象,卻與他們過去所想象、所理解的那種概念大相徑庭——就像人們在理解氧化以前便發明了“空氣”這個詞,盡管他們還不知道那是否真的有實體,隻明白人缺了它便會窒息而死,火少了它便無法燃燒。

    或許有一天“緣分”也如“空氣”一樣,被發現是種複雜的化合物,是系統運行的一種算法。

    他這樣想時,腦中浮起的是星期八的臉。

     “在想什麼?”石颀問。

     “我正在瞧你台子上的書。

    ”羅彬瀚說,“最上頭這本是大學語文的課本。

    這總不是你的教案吧?” “我弟弟的。

    ” “你拿來讀了?” “這本隻是拿來壓布料用的。

    ” 石颀把書堆一本一本地攤開,讓羅彬瀚看見它們各自的名字。

    有些書顯然隻是重物,有些則顯露了石颀的私人興趣,比如《水生植物鑒賞》與《家常菜56道》。

    他扭頭一望,發現那盆開了花的碗蓮就擱在洗衣機旁邊。

    然後他轉回來繼續瞧最後的幾本書。

    一本素描集、一本似乎是講中世紀服裝的書、還有一本沒了封面的灰撲撲的書。

    紙質很差,是那種十幾年前才能在攤子上買到的盜版書。

    羅彬瀚把它拿起來翻了翻,發現裡頭是本經典的武俠。

     “你弟弟的?”他說,“又一個喜歡武術的呀。

    ” “你不喜歡?” “我是站機甲派的。

    ”羅彬瀚澄清道。

     “那周雨呢?他也不看嗎?” “他站我這派。

    ” 石颀隻是一笑。

    如今對于他的大部分胡說八道,她采取的是和周雨相似的策略。

    她把那本書從羅彬瀚手中抽走了。

    “其實,這本書是我的。

    ”她供認道,“是我初中時偷偷買來看的。

    ” “哦?”羅彬瀚不由擡高了音調,“你也喜歡武俠?” “曾經喜歡過。

    ” “現在是怎麼了?” 石颀的雙手卷緊,将那本盜版書壓成了一個卷筒。

    她握着它慢慢踱步,走回床邊坐下。

    當她再擡頭望向羅彬瀚時,臉上又有了他們最後一次在茶室見面時的那種神氣。

    羅彬瀚意識到自己不該問這個問題。

    他在石颀的示意下走了過去,隔着段距離坐在床的另一頭。

     “我以前在學校裡讀武俠。

    ”石颀側頭對他說,“把書放在課桌肚裡偷偷看。

    因為隻能用零花錢買,所以都是去小攤子上買最便宜的盜版書。

    ” “我還以為你們會更喜歡讀浪漫。

    ”羅彬瀚回答道。

     “也有讀那種的,隻是我不喜歡而已。

    那時我最喜歡的情節類型就是一個武功很高的人到處雲遊,去普通人去不了的地方,或者在被圍攻的混戰裡毫發無傷地逃走。

    ” “這麼看來,你喜歡的是無法無天。

    ” “就不能說是自由嗎?” “那倒也沒錯。

    ” “曾經我有個最喜歡的作家。

    ”石颀說,“我覺得他寫得什麼都好,不管是什麼性格的角色都很精彩。

    他寫過一個很壞的反派角色,但在後記裡卻說自己很同情那個反派,因為那個角色作惡是為了自己死去的孩子。

    他還說自己當時寫得并不好,因為寫書時他對失去孩子的痛苦了解得太輕了。

    那時我還不知道,他的長子在年輕的時候自殺了。

    ” “是嗎?為了什麼?” “也許——我隻是說也許——因為他父親想抛棄一起奮鬥多年的發妻,另娶了更年輕的出軌對象。

    ” “噢,”羅彬瀚說,“不是什麼新事。

    ” “我總是想到這件事。

    ”石颀依然低聲說,“當我再去讀那些俠客的故事時,這件事總是從我腦袋裡跳出來。

    一看到故事裡的人多麼仁義重情,就會想到寫下這些故事的人做了什麼。

    所以漸漸地,我就再也不讀了。

    ” 羅彬瀚擡頭看看天花闆。

    “讓我們把故事和作者分開吧。

    ”他提議道,“為什麼總把主角的德性和出身算在寫故事的人頭上呢?那完全是不相幹的。

    ” “那麼,你覺得為什麼長子要自殺呢?” “很多可能。

    ”羅彬瀚說,“學業不順、情感不順、工作不順、一時激情……除非他死而複生,誰也沒法肯定那就是父母婚變的緣故。

    他隻是不幸死在了那個時候。

    父母離婚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 “我不覺得是離婚的緣故。

    ” “那是什麼?” 石颀擡起頭望着陽台。

    窗外的暴雨正擊打玻璃。

    她低聲說:“是因為對完美的父親失望了。

    ” 她向着窗戶伸出手,像要接住那些滑落的雨滴:“小孩子總是模仿父母……受到衆人崇拜的父親,神話英雄般的父親,親口講述了那麼多做人道理,披着那麼多耀眼光環的父親,到頭來也不過如此而已——第一次知道我爸所做的事情時,心裡就是這樣的感覺。

    ” 她轉過頭來看他,眼中閃爍着微光。

    羅彬瀚本以為她要落淚了,可是當她看見他的臉時,那種無助的孩童似的表情卻遽然消失了,卻而代之的是疑惑,接着則是頓悟。

    她好像是明白了。

    可他不知道她是如何看出來的,因為他自己的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

     “我們實在不應該神化一個活人。

    ”他說,“編造一個神話比在現實裡當聖人簡單得太多了,何況還有很多人喜歡把它當真。

    在我看來,那其實是不可能的。

    人早晚要犯錯,早晚都要犯的,不是這種就是那種。

    ” “你這樣悲觀嗎?”石颀柔聲問。

     “我們就隻能做到這個程度而已,”羅彬瀚依然說,“把錯誤推遲到晚年……這已經是最好的了。

    或者根本不需要過什麼晚年——” 他不再說下去了。

    石颀忽然抓住他的手,他們之間留存的距離已消失了。

    在心靈上,他們也從未有一刻比眼下更貼近。

    羅彬瀚凝視着那個握着他左手的人,她的面孔依然不鮮明,可以随着衣飾被打扮成任何樣子——可是這本來就是凡人!石颀将會随着時間而衰老,将會随着環境而變化,就像他自己一樣。

    他們的恐懼相通,因而才能夠彼此理解。

    這是那些神話中人永遠也做不到的。

     于是他終于明白,在那一刻永恒已真真正正地離去了。

    在這門扉禁閉的狹小居室中,留下來的隻有石颀,還有無數關于生活和未來的迷夢。

    他仿佛做夢般勾勒着可能的未來:石颀的家世或許會引起反對,甚至可能是強力的幹預,但他已經毫不在乎;他們也許會留下,也許會遠走,不得不經受他曾經覺得難以承擔的生活方式,但現在他們是兩個人了,而且石颀比他有經驗得多,她已經經受住了一次命運的打擊;最後,終有一天他不得不告訴石颀那些秘密,好讓她理解他為何遲遲不見衰老,讓他們一起想辦法走完她的一生;或者他什麼都不說,隻是在适當的時候想辦法讓自己看起來更老些,這至少比叫周雨徹底治愈偏頭痛容易。

     還有孩子。

    考慮孩子的問題令人感到十分陌生,還有點過于思維發散,然而可能性畢竟是存在的,一旦出現就将改變一切。

    成為合格父母的第一步是至少想個别讓孩子太難堪的名字。

    他把這個念頭告訴石颀,石颀卻顯得不太明白。

     “這能有多難呢?”她問道,“隻要留神諧音和避諱,再起個好意頭的普通名字就行了呀。

    ” “難極了。

    ”羅彬瀚悶悶地說,“你隻是這方面運氣好而已。

    ” “我在醫院裡經常聽到廣播報病人的名字,大部分都還是很好的。

    ” “真的?還是你沒仔細琢磨這些名字?” “或許你自己去聽聽看?”石颀說,“下周末我要去醫院照顧我媽媽。

    ” 她終于把手抽了回去,目光卻停留在他身上。

    羅彬瀚幾乎什麼也沒考慮。

    他不覺得這有些太快了,也不為下個周末該給病人說的話、該表現的姿态而發愁。

    生活必須從另一頁重新翻起,像給縫紉機另換一隻顔色的線軸。

    如今兩塊布料已交疊着放上台面,隻等踩動踏闆,走起機針,便會被細密的針腳縫在一處,再也難以分離了。

     “好啊。

    ”他說,“我跟你去。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