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8 言之演證(上)

首頁
    是淺而細碎的刀痕。

     ——配合着兩雙黑洞般的眼睛,仿佛是在說“今夜你又要來殺死我們了呢!”一邊介乎于控訴和嘲諷之間地笑着。

     周雨沉默着,從衣袋裡掏出彈簧刀,踏過滿地銀白的鏡片,慢慢走向左側的女模特。

     啊,啊,再說一遍,再說一遍。

     就像他自己先前承認的那樣,女孩周妤的第二人格“周雨”,是個心理變态的殺人狂。

     這樣說不是在标新立異故弄玄虛。

    雖然截至目前,周雨還沒有用這具身體殺過人,但是他對自己的認知并不會因此而偏差。

     打個比方,就像是同性戀者,根本不需要等到和同性上床的地步,自然而然就會随着長大而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

     心理年齡大約在二十歲左右的周雨,從誕生的一刻起,就确信自己是殺人狂了。

     嗯,不是試圖脫罪的意思。

    和無害的同性戀者不同,如果殺人而被抓獲的話,殺人狂被判刑是十分合理的。

    從社會總效益而言,必須排除掉危險因素,這跟先天後天沒有關系——不如說先天性的犯罪者更加無藥可救。

     …… 如果自己稍微有點良知的話,在控制不住殺人欲望以前,其實就應該先自我了斷吧……? 周雨困惑地微笑着,用彈簧刀在模特的胸膛上輕輕滑動出一個弧形。

     鋒利的刃部在塑料上留下少許劃痕。

    但是,在“周雨”的腦海中所展現的,卻是皮肉分離、鮮血流淌的畫面。

     頭腦逐漸變得恍惚起來。

     那并不是像很多驚悚故事裡所寫的,整個人打了興奮劑般嗨到不行,狂喜得不行的感覺。

     煙瘾也好、藥瘾也好,真正體會過的人才會明白。

    所謂的“瘾”之所以形成,并不是因為“用”的時候如何爽快惬意,而是因為不碰的時候會痛苦萬分。

    不去做的話,就會覺得空虛、疲倦,連做出正确判斷的精神也沒有。

    所以哪怕心裡知道不對,也隻能不斷地使用下去。

     這就像在煮沸的鍋裡不斷加入冷水一樣,最終整個鍋都會被滾燙的沸水給盈滿,因為超過容量而流溢出來,将火焰澆熄。

     ——到那時,一定就是終點了吧。

     …… 思維和身體變得輕盈起來,而心情反倒低落下去了。

    周雨咧着嘴角,帶着笑容,但又苦悶地皺緊眉頭,在模特身上一遍遍切割着。

    怎樣發力更輕松、從哪個角度可以避開骨頭阻擋、哪個點刺下去能夠割斷筋骨,哪一刀能夠讓受害者發不出聲音,全部都清清楚楚。

     人格雖然是經由患者想象而創造的,但其知識來源仍舊依托于軀體,也就是說,單獨的人格不可能擁有超越肉體的知識。

     如果患者不會開飛機,就算分裂出“飛機駕駛員”的人格,也照樣不能無師自通。

    否則那就不是人格分裂了,該叫孤魂附體。

     同理,周雨對人體構造的知識,并非因為“我是殺人狂”而獲得,而是來自于主人格的經驗。

    作為畫家的周妤過去常進行人體素描的練習,也因此精準地,醫學級的掌握了人體結構。

     而這份了不起的,原本用于創造美的天賦,在另一個人格手中,卻已被轉變成高超娴熟的殺人術了。

     如果周妤得知真相,究竟會作何感想呢? 周雨苦悶地咧嘴笑着,凝視着女模特同樣扭曲的笑臉,随後舉刀,深深地紮進她空無一物的左胸之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