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4 鏡之内外(中)

首頁
    十月十三日,夜。

     “周雨”靜靜站立在街道彼端,看着那塊“奧斯爾路”牌走神。

     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發乎于本能的反應。

    應該怎麼做,怎麼說,仿佛刻印在腦海裡,如呼吸般就完成了。

    可是歸根到底,這具身體為何會跟那個中年男人在一起呢?他是什麼人?我是什麼人? “周雨”一點也沒感到慌張無助,隻是為這種狀況而疑惑着。

    在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回憶腦海也都空空蕩蕩以後,他确認自己是失憶了。

     記憶可以簡單地分為兩種類型,即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

    通常來說,對事件和生活的記憶屬于前者,而運動技能、常識認知則屬于後者。

    以他此刻的狀況,雖然想不起來自己的身份和來曆,卻知道怎麼使用智能手機——所以可診得,患有的應該是所謂“解離性失憶症”。

    即對個人身份的記憶喪失,至于以往習得的一般資訊卻依舊保留着。

     但是,是從何時開始失憶的呢?是這具身體本來就患有這種失憶症,還是說被那個中年男給做了手腳?不過身體上沒有傷痕,大概和那位大腹便便先生無關吧…… 僅憑目前這點可憐的信息,繼續推斷下去也是做無用功。

    最後,“周雨”還是從手機的地圖軟件裡找到标記為“家”的地址,按照導航提示回到了位于郊區的屋子。

     試完鑰匙,打開房門進去以後,他就因過度疲勞而倒在床上睡着了。

     醒來以後已經是第二天晚上。

    “周雨”睜開眼睛時仍然覺得很累,于是又倒下小睡一會兒。

     再次睜眼時,是第四日淩晨。

     睡了整整兩天三夜,仍然毫無精神卻不覺饑渴的“周雨”,此刻終于察覺到狀況異常。

    他忍耐着倦意搜索房間,最終找到了藏在枕頭底下的日記本。

     原來,這具身體患有的并非失憶症。

    自己想不起來個人身份,是因為在十月十三日以前,“周雨”還不曾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日記的主人名為周妤。

    因為字迹偏于花體,封面上的簽名寫得好像“周好”。

    從讀音出發,周雨為自己取下了現今這個名字。

     日記的開端,是二零一七年一月一日,為了迎接新的一年,周妤在這天更換了日記本。

    之後,每隔兩三天,周妤會寫一篇日記,一直持續到十月十六日。

     從文字内容就可以看出,周妤是個内向而又敏感的人,身為美術學院的大四學生,她在性格上的确具有藝術家多愁善感的特質。

     但是,周妤有着一個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的秘密。

    那就是她患有解離性人格障礙,俗稱多重人格。

     外表柔弱、溫婉寡言的女大學生,于今年十月份經曆了某次事件後,體内便誕生了一個男性人格。

    與主人格的她不同,這個副人格有着冷酷殘忍的性格。

    喜愛血肉,期盼将人體切割成無機質的破塊,比起活人更渴望看到屍體和肌肉的紋路和肌理,除此以外的人生經曆如同白紙。

     這些特質,毫無疑問屬于天生的變态殺人狂。

     這就是,跟周妤共用着同一個身體,卻和她本性截然相反的周雨。

     與通常的人格解離症患者一樣,兩人的記憶并不彼此互通。

    當對方主導身體的時候,另一個人格便處于休眠狀态。

    因此,支配身體二十多年的主人格并沒有意識到“周雨”的出現。

    雖然也發現了自己偶爾失憶的情況,她卻認為這是過度勞累引起的記憶衰退。

     周雨,為了避免麻煩,也沒有向主人格發出任何信息,仍舊如影子般藏匿在這具軀體裡。

     就周雨所知,人格解離症患者是無法主觀控制人格切換的,通常是不知不覺地切換,事後也不會有什麼記憶殘留。

    然而,主人格的情況是特例。

    起初周雨總是在夜晚或淩晨醒來,因此他推斷人格轉換的關鍵是時間。

    但在半個月後,主人格在教室午休時忽然與他切換了。

    周雨對主人格的學校生活一點也不了解,當時着實目瞪口呆了一陣。

     由于這件事,周雨終于确定,人格轉換的鑰匙并非時段,而是“睡眠”。

     每次周妤入睡,就會由周雨醒來主導身體,等周雨入睡後則是主人格醒過來,這樣一人一次地循環。

     不過由于周雨總是在夜晚醒來,身體沒有得到充分休息,隻能稍微活動一會兒,接着就得繼續睡覺。

    所以這具身體的大部分時間仍然由周妤控制着。

    周妤的睡眠質量不好。

    所以每天深夜到淩晨,周雨都會醒來,打開她的日記和聊天軟件,了解這天裡發生的主要事件,然後就盡快入睡來積蓄精力。

     如此過去了兩個多月,雖然偶有記憶缺失的情況,女孩也沒有發現自己體内多了一個人格。

     不能說周雨掩飾得有多好,隻是過于匪夷所思罷了。

    人格分裂的成因一般是巨大的壓力與精神刺激,這迫使患者創造了新人格來轉移壓力,保護自我,副人格是什麼?一個用來逃避精神創傷的工具罷了。

    因為是逃避的産物,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