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0 舞象兒靈河逢青女(中)

首頁
    ,實則是大不相同。

    他兩個不過鄉間燕雀,求個平安康順,便慰我夫婦之心。

    你卻是個有才之人,料是不會埋沒鄉野。

    今來尋你,便是問你日後打算如何。

    ” 荊石應道:“尚未想明,請夫人指點。

    ” 韋氏微笑道:“我也與你送得多年衣食,怎還叫得這般生疏鄉間野婦,稱得一聲夫人,也不怕羞人。

    你既稱二郎為伯,喚我一聲伯母也好。

    我想你既是個文才,明年縣中初試,可去投名應考,若得進選,又有城中複試,至十名之内,可入國塾讀書,日後自然進得朝中府裡。

    此乃科進之法,本是那城裡子弟的門路,換了旁人,我定不做此想,但知你畢竟不凡,若去應試,多半能中。

    近年我家中順當,稍有盈餘,你途中資用,便可從我家出些,也不必顧慮許多。

    “ 荊石聽她言語,默默思得片刻,卻搖頭道:“志不在此。

    “ 韋氏亦不驚動,又道:“你若心向隐逸,不願與世逐流,那便留在塾中,做個學士先生,也無愧得何人。

    “頓得一頓,方又微笑道:“其實我自生小笛,心中便有一念。

    若你意入仕途,既是留在鄉中,倒是不妨一提。

    ” 荊石不知她所指何事,疑目相望,卻聽韋氏道:“你在此鄉無親無故,又不是好走動的性子,數來數去,竟不過同我一家交好。

    今我既得小笛,願且将她指你,待成年後成得一家,也是托得個可靠的。

    ” 此話一出,荊石亦驚,連瞬幾目道:“不妥。

    ” 韋氏道:“我今提來不過說個念頭,也未要如何立約定聘。

    畢竟你同小笛尚幼,娃娃說親,一半不成。

    将來若你同她另有合意,且将此事罷了便是。

    ” 荊石仍是搖頭道:“我亦不留此地。

    今留四載,縣中藏書俱已讀過,聽聞東域有大川三,靈山十六,皆有玄奇之處。

    我想今後出鄉,親訪其地以驗。

    “ 韋氏未想其人志向如此,亦是愕然,良久方道:“你若性好山水,不妨入朝為仕,亦有機會遊得。

    “荊石仍是搖頭,卻不答其究竟。

    韋氏亦是無法,但想荊石年幼,來日方長,且不急一時勸說,便道:“今日已晚,你且同釣兒歇在一屋吧。

    ” 荊石應聲起步,方欲離去,又複回首谵妄,似有未盡之言。

    韋氏見了便道:“阿荊若有想問,直與我說便是。

    ” 荊石道:“我聞伯母曾是山中人。

    既從修道,何故還俗” 韋氏怔怔一頓,旋即失笑道:“我本根骨不佳,又自潭邊逢了家漢,自此心思便難定得住了。

    阿荊你曾見得大修高士,以為修道便是好處。

    其實山中歲月清苦,尚不及你塾中日子。

    縱使得了仙人青眼,總是悟透的少些,熬不過的多些。

    若能得了道行,練氣化神的,俱是真仙神人,忘情絕性,自也瞧不上塵心。

    可我不過粗粗煉得幾天氣,實不配稱山中之人。

    ” 荊石聽罷,靜立原地,少時點頭道:“原來神人無心,我明白了。

    ”臉上神情雖如往昔,目中隐露愀色,對着韋氏躬一躬身,便進屋中歇下。

     韋氏覺他反應出奇,還待上前追問,卻聽牆上細細有聲,轉頭望去,見是一匹毛油目亮的大貓,遍體幽黑,無見一根雜毛,不知是哪家養得。

    此刻坐在牆頭,冷冷望了荊石去處。

    其時民間風言,道是黑貓能通幽冥,韋氏見了也覺不吉,正待驅趕,那黑貓倒身一翻,落到院外,自往東面山裡奔去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