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月自入南疆,因慮巫術詭奇,時時觀得天象變化。
其日雖是半陰,實為攔腰輕雲,非屬雨兆,待得罍未語畢,卻陡逢如此霪雨,心下頓生不祥。
當即乘雲而起,直飛九霄,及至高近星宮,罡風剮體,宣夜之氣凝滾翻覆,再不能上。
而其雨猶未止,竟非鉛雲所生。
她雖修道久時,遍踏四海,未曾見得這般情形。
仰首欲尋雨源,唯覺冥空渺渺,清濁難開,偶逢星宮移位,辰光耀宇,乃見得一二奇景。
或為神宮異殿,瑤草琪葩;或是黑塔成林,白霜覆地。
如此瞬息變幻,赫月目不暇給,幾覺神昏意炫,方才驚悟曰:“不好,此是域外之景!今既能見,必有天魔降下!”
她想明此節,當即清神守念,撤下罡天,心中計曰:“此處天生異象,必是應劫之地。
且先将左近凡民散去,再思如何應付。
”主意打定,便駕雲北飛,欲将左近山民帶至城中,交與官府安置。
孰知連行五十裡,竟未見得雨歇之處,心中隐生焦急;再出三百裡,雨勢益急,直如盆潑缶灌一般;及至千裡方圓尋遍,亦未覓得寸土尚幹。
任是赫月神通廣大,一時彷徨無計,心曰:“此雨竟似無邊無界,若不止歇,莫非要将陸上皆化了滄海?且直往一處去,探個深淺分明。
”
當下她不管不顧,吹了萬丈焚風,徑往正南而飛,一路疾若流星射矢,飒踏千峰,直抵南海之濱。
但見海上怒雨掀波,巨浪疊起,翻似蛟翻鲸滾。
灘上群民号哭,争相避逃,卻哪裡奔得過大洪之勢。
當即按下雲頭,抛出白索,将灘頭諸民救下,因着地上汪洋肆虐,實無安放之處,隻得暫且捎在雲間。
那諸民非同巫人,不曾見過這般神仙本事,忽地登得雲上,隻吓得手腳發軟,又是叩首呼叫,謝得赫月相救之恩。
赫月與其言語難通,亦難得解釋,隻得攜了諸人,再往海外打探。
如此飛得不知多久,仍是八面浩茫,水天混沌,不見晴處。
赫月舉目四顧,唯覺天地朦胧,直如洪荒未化之時,心中茫然若失。
其時雲上諸民慣得高處,皆自卧坐而息,有鄉老通中土言語者,受托往告赫月曰:“今次海神發怒,降來大難,謝得神仙娘娘相助,方才保性命。
而今家園俱失,器用無存,又是饑渴,實不知如何是好,隻求娘娘施恩。
”
赫月聞他所言,亦知凡民仰仗天時,必多困苦,乃歎曰:“今既如此,且替諸位尋個去處,再謀他事。
”便使白繩刀劍,自海中撈得數尾大魚,炙得熟透,以供諸民充饑。
待得諸人食罷,方才調轉雲頭,歸往陸中,心中暗憂此雨無止無歇,竟成覆世大洪。
正自凝愁間,望得海中有一山島,聳峙浪間,方圓約合百裡。
鷗鹭成群,龜鼈如磨,又有綠樹瓊花,碩芝芳草,端的是世外仙境。
她見島上物産豐富,心中便是一動,暗思陸上情勢難測,不若将衆人暫放此島之上,料來當是無礙。
思量反複,終覺孤島無援,恐生變故,仍是攜了諸民返回陸上,另覓一處高地安置。
其時群民家當皆失,又有喪親、喪友者,雖得劫後餘生,卻不知後日如何,一時嬰啼婦泣,唏噓不絕。
赫月素不能見這般疾苦,隻得呼來刀劍,自山腹辟得洞天,又以法術催得苗木,化來熟果十數筐,皆付民中鄉老,囑曰:“今是天下大洪,須得以法治之,方可止歇。
你等且在此居住,待得水患平息,自來尋你等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