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江右蘇郎

首頁
    蘇轼将蘇允抄襲的詞給吟誦了一遍,王齊愈兄弟二人聽了一遍,頓時都十分吃驚。

     他們十分贊賞蘇允的孝義無雙,亦是贊賞蘇允精通各種俗務,但沒想到蘇允在詩詞上竟然也有如此才華。

     但随即意識到,這是蘇轼要為這個侄兒揚名呢,這才專程在自己二人面前談論這個侄兒的詩詞。

     也就是說,蘇轼可能想要給侄兒謀一個好前程了。

     王齊愈兄弟對蘇允又看重了幾分。

     想來也是,蘇轼才名天下揚,朋友遍天下,有蘇轼在旁指點,這個蘇允在文學上的才華不可能差。

     一旦考上科舉,有昔日的朋友照料,而且蘇允其人又對俗務十分精通,這樣的人天生就是名臣良相的料子啊! 王家兄弟相視了一眼,盡皆明白了蘇轼的意思,回去之後,他們自然要努力幫蘇允揚名。

     科舉這個東西,算是很公平的了,但有名氣跟沒有名氣,相差卻是很大的。

     就算是同時考中進士的兩個人,一個人名氣大,一個人沒有名氣,相差亦是極大的。

     有名氣的人,天生就會被那些大官眷顧,比起沒有名氣的人來說,其起點可就高很多了。

     當年蘇氏兄弟,先是因為張方平賞識,後又得歐陽修揚名,因此兄弟兩個年紀輕輕便揚名京城,後來中舉之後便一路青雲直上了。

     若非新舊黨之事兄弟二人在仕途上的發展可能比現在要快得多。

     蘇允在旁邊,以他對人情世故的了解,自然明白蘇轼與王氏兄弟的意思,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他早就跟蘇轼說好了,他并不想讀書做官,但如今看來,蘇轼并沒有放棄這個想法。

     不過蘇允也懶得說了,反正他自己沒有這個想法,蘇轼總不能綁着他去吧? 蘇轼與王家兄弟相談甚歡,吃飯喝酒更是十分享受。

     此時乃是三四月份,正是天氣暖和的時候,蘇允将案席安置在臨臯亭臨江的觀景台上。

     觀景台邊上用茅草擋住了北風,如此對着滔滔江水吃飯喝酒,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

     這一次之後,王齊愈兄弟亦是時時前來,蘇轼也常常扁舟獨往,每次過江必定拜訪王家。

     有時遇上風起浪湧,不能當天回去,便留宿在那裡,王氏兄弟殺雞炊黍,熱情款待,往往一留數日。

     王家兄弟謹記蘇轼的暗示,時時替蘇允揚名,四月底的時候,蘇轼讓蘇允跟着他一起去武昌,武昌人得知蘇允去時,竟是令得王家一時高朋滿座,據說都是來看宋朝‘人樣子’是什麼模樣的。

     蘇允哭笑不得,心想你們兄弟兩個是怎麼揚的名啊,孝義無雙你不揚,家學淵博才華出衆你不揚,偏偏就揚了個相貌美呗? 實際上當然不是如此,王齊愈兄弟二人其實是盛贊蘇允的孝義,又贊歎其才華的,至于相貌上也就是在結尾稍微點了點,說是什麼【容貌奇美,頗類狄武襄之子】。

     其實也是正常操作來的,但世人還是比較直接的,以孝義傳名、才華出衆的人多了,但長得【容貌奇美】【宋朝人樣子】的人可不多啊! 這一看,武昌人心滿意足了:果然稱得上【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