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匠氣太重!

首頁
    的!” 蘇允見得蘇邁落淚,又是這般動情承諾,心中亦是有些感動,點頭道:“叔父一家對我家有恩德,如今又視我為家人,允何以為報。

    ” 蘇轼感慨着拍了拍蘇允的肩膀,道:“世上恩将仇報者衆,知恩圖報者少,我淪落到此境地,有許多人遠遠避開了,生怕被我連累,如你這般千裡而來,隻為了報恩的人,這世間卻是罕見得很。

    ” 蘇允笑了笑道:“先嚴先慈在世之時,總是時時說起叔父母親的恩德,那時候我雖然年少,可都是一字一句都記得的。

     那時候我就在想,叔父一家若是榮華富貴,我隻須為叔父一家默默祈福便是,若是叔父有事,我蘇允定當結草銜環,回報大恩,至于這過程中有什麼艱辛,那都是甘之若饴的。

    ” 這話可把蘇轼父子給感動壞了。

     疾風知勁草,闆蕩識忠臣。

     他們如此落難之時,很多人都遠遠避開了他們,而蘇允卻是這般作為,如何讓他們不感動! 蘇轼再次堅定了信心:不能誤了這麼好孩子的前程,一定要讓子由帶他,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也一定會是一個好忠臣! 想起了這個,蘇轼頓時對蘇允的學業關心了起來,趕緊問道:“允兒,你可否識字?” 蘇允點點頭道:“識字的,侄兒雖是孤兒,但咱們蘇氏私塾也不會将我拒之門外,反而因為我是孤兒,束脩什麼的也并不收我的。

     所以族内雖然在水田租金上有所出入,我也不會有所抱怨。

    ” 蘇轼又問道:“你寫幾個字給我看看。

    ” 蘇允知道蘇轼要考究自己的書法,倒是沒有什麼好怕的,這些年他心中空虛,練書法能夠讓他靜下心來,因此頗為認真的寫了好些年。

     蘇允想了想,在紙上寫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蘇允寫字不疾不徐,平時看起來頗有野性,但寫起字來的時候,一股靜氣卻是悠然散發出來,蘇轼不由得心下暗贊:‘看起來倒是個讀書的料子。

    ’ 但一看蘇允所寫的字,卻是氣息一滞。

     蘇轼苦笑道:“你這字誰教你的?” 蘇允看着蘇轼的神情,知道自己這字寫得差了,有些慚愧道:“無人教,私塾夫子倒是指點了一下,但我也不指望能寫多好看,就工整就行。

    ” 蘇轼點頭道:“倒是挺工整,這個基礎也不能算差了,但匠氣太重,不足觀矣,以後你跟我習字吧,魏碑唐書,一個都不能少。

    ” 蘇轼以詞馳名,但他亦是個書法大家,他所書寫的《黃州寒食詩》與《蘭亭序》《祭侄文稿》并稱為“中國三大行書”,可見其書法造詣。

     能夠跟着蘇轼學書法,蘇允自然是千肯萬肯的,雖然他自己說不指望能夠學得多好,那是沒有人指點,現在有蘇轼指點,這書法學起來就要有意思多了。

     蘇允趕緊應了下來,道:“謝謝叔父,侄兒一定努力習練書法。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