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明白你為什麼能夠一人從蜀中來到汴京了。
”
小小年紀便這麼兇悍,這路上強人遇到他,也不知道誰搶誰呢。
蘇邁年紀比蘇允大,但此時須得仰着頭看蘇允。
蘇允足足比他高一個多頭。
蘇邁一直跟着父親在外宦遊,與家鄉蘇氏族人基本沒有見過,自然不認得蘇允,問道:“爹爹,這位是?”
蘇允不等蘇轼介紹,便先與蘇邁行禮道:“大兄,小弟蘇允,乃是眉山族親,早年受過叔父一家大恩,聽說叔父有難,于是趕來看看有沒有可以效勞的地方。
”
蘇轼道:“這是你蘇林堂伯家的兒子,蘇允,這是蘇邁,是我的長子。
”
蘇邁不明白裡面的細節,隻是聽說是眉山的族親,便十分高興,道:“真是有心,允弟,謝謝你!”
蘇允道:“叔父,大兄,咱們先離開汴京吧,這裡小人太多。
”
兩個兵丁這會感激地看着蘇允,他們還真怕蘇允說讓蘇轼在汴京住上一段時間,到時候可不好跟上面的人交代。
蘇轼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點點頭道:“好,我們走,不過,蘇允,你不跟我們走,你去南郡找你九十三叔,他那裡可以安置你,你跟着他好好讀書,以後也可以搏個好前程。
”
蘇允搖頭道:“我要跟着叔父您,您這邊更需要我。
”
蘇轼勸道:“黃州是個偏僻所在,我過去名為就職,實則形同罪犯,你跟着我,是沒有前途的。
”
蘇允斷然道:“那叔父更需要我,叔父您不要多說,我是不會離開的。
”
蘇邁亦是勸道:“允兄弟,此去黃州,天寒地凍,雪深路滑,沿途定然極為艱辛。
到了黃州,恐怕正是苦難的開始,叔叔那邊還好一些,你去跟着叔叔,以後也會有前程。
”
蘇允一笑道:“若為前程,此番我便不來,正是知道前程艱辛,我才來給叔父鞍前馬後的,不如此,無以報叔父一家對我家的恩情。
”
蘇轼見蘇允定要跟自己去黃州,心下既是感動,又是慚愧,隻覺得已經拖累太多人,現在又要拖累後輩。
他心下暗暗下決定,等些時候,一定要托子由好好地照料這個苦命的孩子便是。
于是這般,蘇轼在兩個兵丁的押送之下前往黃州,而蘇邁與蘇允則是徒步跟随。
宋朝臘月的北方極冷,在這種天氣下,除非必要,大多數北方的居民都是要貓冬的,出來外面趕路不是單純的受罪,還有性命危險的。
這天氣實在是太冷,而在保暖的衣服上又沒有後世那麼齊備,在野外趕路,一旦失溫,是會危及性命的。
原本蘇轼也得徒步前去黃州的,但蘇允不知去什麼地方搞來一輛驢車。
驢車用毛氈裹得嚴嚴實實的,端的是密不透風,可以想象,坐在這樣的車上趕路,想來也不是什麼苦事。
蘇轼掀開車簾,見到車内用毛氈鋪地,伸手摸摸,覺得十分柔軟,掀開毛氈,看到下面的鋪着厚厚的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