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殿下是皇子,豈是咱們可以随意議論的。
”左丞相掃了一眼衆人。
衆人不自覺的移開了目光,繼續議事。
“朱大人,你覺得咱們此次應該提出哪些條件?”左丞相見衆人住口,随即也多話了,轉瞬同右丞相商議了起來。
朱大人撫着胡須,許久才道:“自然是最有利于大軍北伐的城池。
”
左丞相輕輕笑了出來,“老夫也是這麼認為的。
”
幾息後,屋中陷入了讨論中。
誰人也不知道齊嬷嬷去了齊王府說了什麼,隻是第二日,齊王已經收拾妥當,乖乖的上朝了。
太極殿上,齊王行了大禮,先是同皇帝請罪說自己近日行為荒唐,惹了皇帝傷心,有失皇子風範,随後便是領了北行差事,立下狠話,說一定辦好此事,絕不讓皇帝擔心等等。
皇帝見之,心中不由動容,畢竟是自己疼愛多年的兒子,如今浪子回頭,他也歡喜。
此事定下,皇帝便讓齊王啟程了,同時還讓左丞相跟随,可見對此事的看重。
勤政殿内。
“左丞相高齡,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住這奔波之苦。
”太子輕輕歎息,将寫好的折子遞給皇帝查看。
皇帝瞥了他一眼,沒好氣道:“哪裡高齡了,太傅七十才緻仕。
”
太子嘴角微抽,“父皇,本朝律法,文官六十便可緻仕。
”
說到這,皇帝眉頭輕蹙。
“興安侯年歲幾何了?”
太子回道:“兒臣若是沒有記錯的話,四十九歲了。
”
皇帝面色微變,“如此,豈不是還有十一年就緻仕了。
”
太子點頭,“可不是。
”
皇帝撫了撫胡須,“興安侯在北邊差事辦得這麼好,他若是抽身離開,朕倒是有些舍不得了。
”
太子嘴角微抽,合着他父皇是逮着興安侯一個薅啊。
“父皇,北邊那環境,您覺得興安侯能幹到那個年紀嗎?”
皇帝一噎,照這麼幹,好像還真是啊。
他還指望把許則川留下,日後輔佐太子了。
“興安侯這兩年是辛苦了。
”
“唉!”
“可惜他入仕的時候年歲已經不小了,若是如他家四郎一樣盛年,朕哪裡需要這麼操心。
”
太子歎息點頭,他這是這麼覺得。
“折報中,涼州幾城近來被他同周汕治理的很好,等他回京,朕要厚賞他們。
”
太子,“父皇聖明,兒臣亦是這麼想的。
”
皇帝放下手裡的折子,思索幾息後道:“明年再加科一場吧。
”
“另,下面各府,鄉試科放寬一些,多提拔一些年輕的學子。
”
“能幹的為主。
”
太子面上閃過一絲遲疑,“父皇,這麼做,會不會有些不合規矩。
”
皇帝搖頭,“非常時期,非常行事。
”
“北方官員缺的太多了,明年新科進士,全部送去北方。
”
“朕相信興安侯同周汕一片忠心,但畢竟官員任免還是吏部的事情,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朕覺得,上層官員還是由我大瑜學子擔任最好。
”
太子對此非常贊同,“兒臣也是這麼想的。
”
“不過,許大人同周大人二人,做事向來頗有分寸。
”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