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過了前方的山頭,便就是姑墨都督府的地界了。
”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馮保真,突然撥還馬頭聲音嘶啞禀報道:“此後,多是平野和草地、荒灘,還有現成的快馳官道,不用再爬這麼多山了。
”
随後,站在雲間霧繞的山口上,江畋就看到了遠方天際線上,由各種班駁色調,随彙聚而成的無垠曠野。
深綠色是山腳下的樹木、灌叢,淡青、灰褐的草甸、水泡和綠洲,黃白色的荒灘戈壁,乃至是大漠。
再加上天邊漸深的蔚然如洗,輕薄如絲縷绶帶的白雲飄飄;如此之多的地形和生态景緻,仿若是大片打翻了的調色盤一般,混雜在這片視野所及的天地之間;卻又别有一種古樸蒼然、生機勃勃的錯位之美。
而這就是姑墨都督府,一個位于山地草原到荒漠戈壁的過渡地帶;曾經怛沒古國存在過的地方。
也是嶺西北部的八個都督府中,建制最小的一個;偌大的全境僅有一州之地,治所就在在故國王都的坦沒城。
位于烏浒水/阿姆河支流的河口處;算是一座水陸要沖之地。
境内卻分封了足足十一家的中小諸侯外藩。
其中大者綿延數城之境、小者就僅有一城一地;但是具體城邑的規模都不大,通常以小城、大鎮居多。
唯有地處河口水陸要沖的治所坦沒城,日常彙聚了三五萬人口;相對其他地方,可謂是典型的地方人稀、出産有限,仰賴過路商旅良多。
因此,安西都護府的嶺西分司,在當地的影響和控制力也更強一些。
按照熟悉當地的馮保真說法,這裡甚至還有專門的郵驿和護路巡兵的編制;以為保障商旅轉運及通信往來的便利。
而穿過眼前這片,充斥着荒蕪與生機斑駁的的曠野之後,就可抵達大河北岸的治所坦沒城。
也算是踏入河中之地。
事實上,任何來到河中之地的人和事物,都無法回避本地一個特殊存在;就是橫跨康居都督府(治今撒馬爾罕)、大宛都督府(治今塔什幹)、安息州都督府(今布哈拉)的蒙池國。
當然了,在中土大唐對于這個号稱地廣千裡的蒙池國,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加熟悉的稱謂——西河李氏;也就是百年前的大唐宗室分支,在域外最早建立的第一封國,也是河中諸侯中級别最高的宗藩之家。
創立其家門的先祖,就是開啟百年征拓時代的穿越者前輩,梁公的至交密友。
後來更主動成為了,以宗室身份遠出域外建國的第一人。
因此,在李唐宗室相關的衆多諸侯封國中,也是獨樹一幟的特殊存在
哪怕後來曆代天子在位,都不斷有皇族宗親效法其故事,被封國、就藩于域外;但都未能再獲得,如同西河李氏一般的特殊優待和地位。
比如,按照大唐的宗室制度,自天子以外的皇族宗親隔代自降其爵。
從在位天子同母同胞的親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一直降到五服之外的白身。
因此,這些皇室宗親往往出封境外,繁衍生息了三四代人之後,就隻剩下一個XX國主、邦君、臣藩、城主的基本名頭了;
但作為外封宗室第一人的蒙池國/西河李氏,則受到了大唐特别的專屬優待;不但以本地宗藩之長身份,管理和彙集河中諸侯、外藩的貢賦,還世系領受蒙池郡王的尊号與待遇,永久列席宗正寺的宗親之首。
大唐曾經在嶺西設立過十八個都督府,沿襲和變遷至今還剩下十四個;而位于這片廣大地域的北方,藥殺水與烏浒水之間的平原地區,無疑是其中最為精華地帶;自東西南北方向,涉及五個都督府之地。
而蒙池王國,就位于這片精華地帶,四通八達的要沖所在。
無論是南下五方天竺,西進大夏/天成王朝;東歸安西、北庭;或是北上黠戛斯、可薩諸國;都無法繞過和回避,蒙池國及附屬宗藩的勢力範圍。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受封河中之地的蒙池國主/西河李氏;同樣也充當着中土大唐,與西國大夏之間,地理緩沖和中轉的重要角色。
因此,也擁有遠勝其他諸侯外藩的自主權宜,以及諸多的專屬特權。
比如,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