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的祁縣王氏旁系;未來因獻女而搭上臨淄王李隆基。
曾參與平定唐中宗韋氏的唐隆政變,和太平公主内亂的先天之變;最終,成為一代國丈兼開元朝的外戚宰相。
但他受封之後,就規避職守,不任實事,厚自奉養,積累财貨,因此變相保全了家門。
因此,當他被東宮招辟之後,也表現的老成穩重、竭盡本分,卻又緘默寡言;因此,這兩位被太子李弘欽點為随扈成員之一,一同前去東都了。
自芳林門外前來迎接的,正是這位王元德、王副監,
隻是,他看起來眼袋深重,須發潦草,衣冠上也有不少來不及整理的褶皺;活脫脫一副嚴重睡眠不足的社畜樣子。
唯有在見到了到訪女孩兒之後,才眼中放光起來;不斷追問其可有更多農書放出。
然後,就在這位突然變得熱忱而殷勤,卻又在自己熟悉的交流領域内,表現有些話唠的王副監親自陪同下;抱着貓兒的女孩兒不由苦着臉,任由他帶着繞了一大圈的原路,以參觀和評定相應成果。
比如,已經初現規模的桑雞魚/稻魚鴨的三聯養殖循環;既在專門的桑林裡養雞,桑果喂雞以除蟲除草,桑葉養蠶後以蠶沙喂魚;而魚塘的淤泥沉積物,以及雞糞又可以拿來恢複和增強桑田的肥力。
或者說,在專門開辟出來的稻田裡養魚,同時放養鴨苗去除蟲害和雜草;還可以用排洩物肥田,為稻作松土增氧;這樣在一年不同的時間段,還有不同的農産品收獲;沒錯,這時關中還能種水稻。
因為這段時間的中原氣候,相對溫暖濕潤之故;甚至到天寶年間的長安、洛陽,都能在皇宮裡養來自熱帶、幹旱地區的大象,作為朝拜的禮儀活動之一;因此,在禁苑中的田莊也種滿了各種作物。
既有成塊連片的用專門界尺标注出來,代表傳統五谷(稻、黍、稷、麥、菽)的對照田塊;也有種滿了麻、木棉、等紡織作物,胡麻、油菜、油茶、蕪菁、荏子等,傳統油料作物的多品種對照組;
更有諸如葡萄、苜蓿、黃瓜、大蒜、胡蘿蔔、蠶豆、莴苣等曆代舶來的新老物種;江畋甚至看見了,混在一片片的茱萸、山姜、木辛子、花椒和胡椒叢中的,标注着來自黔中、六诏地區的小米辣。
更神奇的是,被捧在手裡的江畋,甚至還看見了一片小型溫室組成的建築群;當然了,根據王元德的随口介紹,這東西早就在兩漢之交,就已經誕生了最初雛形,也是被稱為暖房的冬季催生場所。
主要是靠人工看守的炭火,來保持日夜的恒定常溫;讓一些對光照要求不那麼高的蔬菜,比如豆芽、菌類等,也能在冬天發出來,以相對高昂的維持成本,專供皇家和公卿王侯,乃至是大戶人家。
但是,在這一片灰撲撲的土牆、木棚頂的「暖房」中,卻鶴立雞群一般矗立着,一座在太陽底下也是宛如魚鱗一般,呈現出隐約反光的特殊建築。
待到了走近之後,才發現其實是一處半透明溫室。
由大量奇形怪狀、大小不一的白色琉璃片,配合巧妙的框架鑲嵌出一個穹頂紋身的輪廓來。
其中最大的琉璃片不過兩尺,最小的僅有兩三寸寬;卻通過不同角度的拼搭,構成了透光和聚光的效果。
「原來,你們的琉璃工坊,都已經到了這一步了麼?」江畋不由在心念中詢問到:女孩兒卻微微别了别嘴回應到:「已試過許多配料的方子,才試出一個相對澄淨的,這些都是回爐再造的廢料。
」
「而且,内造陶坊、瓷工的匠人們,做起那些器皿造像,固然是得心應手的很;但要依照書上說述的流程,做出的鏡面和平闆,就實在
殘缺的太多了。
尤其稍大塊的動辄既碎,也不知問題何在。
」
「不過,實在碎的多了,就拼膠起來,再配上合用的框架、網格,也能夠當做擋風透光的器物;可比那些紙糊、絹紗的窗扉,燈罩,敞亮的多了。
或是拿去售賣或是送人,同樣也是一樁體面事。
」
喜歡唐奇譚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