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了江畋的皮毛,也讓女孩兒不由惶然起來,拉住鄭娘子哽咽道:“阿母,是奴不好,都是奴的錯。
”
“傻孩兒。
”然而,鄭娘子卻是伸手抹掉,女孩兒臉上的淚迹;對她擠出個溫婉的笑容道:“阿母隻是慶幸又高興,慶幸你安然無恙,又高興是狸先生救了你,不免有些情之所動失态于當面了。
”
“小女無狀,又要勞煩狸先生降世了。
”然後,她小心翼翼的捧抱着長毛狸貓,對着深陷其中的貓頭,恭恭敬敬的問候道:“不知這次,狸先生尚可盤桓多久,可有什麼需要交付和吩咐的事情?”
“我既應召而來,順帶也看看此世的進度。
”以貓身形态被動感受着,雙山緊壓包夾之勢的江畋,有些無奈回答道:“存世時間嘛,大概還有數月到半年;若是此世變數夠大,或許還能再多些。
”
“既然如此,婉兒,去我的寝室中,将太子留下的起居附錄和幾封記事本,都拿過來。
”鄭娘子聞言不由如釋重負,卻依舊沒有松手的意思,對女孩兒當面吩咐到:“由妾身與小女為先生釋義。
”
“狸奴先生,當下正是上元五年(公元678年)三月初五,距您上次飛身天外,已經過去了一年又七個月,二十一個日子。
”随後,女孩兒取了來封存的起居附錄,又翻開寫滿了蠅頭小楷的第一頁;
“這麼說,第二次大非川之戰,已經打完了,卻不知道過程和結局如何?”江畋随即就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畢竟,在他上一次離開之前,太子李弘進行的諸多籌備,就是為嘗試影響和改變其結果。
而第二次大非川之戰的曆史轉折點和關鍵意義,就是一點都不理智的高宗李治,通過怒而興兵的這一戰,不但斷送了征平高句麗的精兵良将;也變相耗盡了大唐全面動員起來的最後一點機動力量。
大唐在兩次大敗暴露出來的虛弱和邊防空虛,又變相催生了胡夷的野心,更讓太宗時代留下的重要政治遺産之一,四夷九邊賓服的穩定邊疆局面,就此陷入此起彼伏、應接無暇的頹勢和衰退當中;
這種戰略上的守勢和對外影響力的持續退潮,甚至一直延續到了内戰内行、外戰外行的武周時代,在中宗、睿宗兩朝往複拉鋸;直到開元年間才開始觸底反彈,那都是将近七八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不瞞先生,此戰就在去年發生的。
”聽到這個問題,鄭娘子和女孩兒的表情,都略有些奇怪,然後就見鄭娘子繼續說道:“為了再征吐蕃之役,太子殿下亦是殚精竭慮,籌集了大量軍資物用。
”
“又一再上書陳言,過往征戰青海的諸多利弊;稱其地苦寒貧瘠、戶口稀絕,且居無定所、逐水草而走;難以成為官軍的就食所需;因此,非儲積數年錢谷甲械,擇選精兵良将,不可打開局面。
”
“當時又有諸位宰相為之附議,有軍中薛(仁貴)大夫上書,有吐谷渾舊族、青海流亡為之佐政;遂得以聖上最終納谏,以眺河道行軍總管劉審禮、前軍副總管王孝傑,分帥兩路八萬進擊青海。
”
“又以李(謹行)右衛為鄯州都督,隴右道後軍總管,率部五萬進抵湟源,專門營繕河西、隴右,自關内道路橋梁,征發沿途的畜馬民夫,以為協理軍資輸供。
故先鋒兵馬在西海以南三戰三捷。
”
“此後,又穩步推進至西海周邊,連克吐谷渾故地十餘城邑;俘獲壯丁兩萬餘,畜馬牛羊約十萬口;收降吐谷渾遺族二十一部。
但除這些附庸小部,卻未嘗遭遇吐蕃大股人馬,故劉王不免分歧。
”
“在龍支城(今青海樂都附近)之戰,大破吐蕃萬戶之後,劉總管欲以精兵快騎窮追于敵,王總管卻主張穩固當地局面,于要沖築壘屯糧,再逐一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