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零一章 突入

首頁
    第九百零一章突入 作為正統帝國的首都,也是曆經王政時代、貴族共和、寡頭帝國之後,再興的千年之城;羅馬城自然也有相應規模不菲的城防武裝,拱衛七丘之地最外環的新城區和富饒廣闊的郊野地帶/波河平原。

     因此,相對君堡所設立的四大衛戍軍團,以季度為單位的輪駐制度;正統帝國的首都,同樣在羅馬城周邊設有五個城防大營。

    每個大營下轄數支常備聯隊(千人隊),并分管數量不等的城防民兵。

     其中四個大營分别對應,羅馬外環/新城區的東西南北方向;同時至少維持着一支以上的騎兵聯隊;作為維持首都周邊秩序的機動力量。

    而位于内城哈德良門外的中城大營,則是某種意義上後備軍。

     至少在賬面上,這些專門駐守外牆和諸多堡壘的,五大營衛戍軍和城防民團約有三、四萬;又與帝國财政總管的稅吏武裝、特命宮廷内侍的扈從一起,構成了監守羅馬外環十七座城門的主要力量。

     但衆所周知的是,古今中外任何長期駐防在首都,這種至尊腳下富貴繁華之地的武裝力量,都會不可避免被加上弛廢、虛耗、空額之類的負面buff。

    尤其是這種就無戰事,而淪為治安維持的部隊。

     這也是曆代的獅宮之主/帝國至尊,反複整頓和清理之下,短期内見效和好轉,卻又始終無法根除的大都會通病。

    就算在短時間内,通過人事輪換和委派親信幹臣,從邊區和野戰軍團選拔充實其中。

     但也是最多暫時性的改善一代人,很容易就在下一代,重新被繁華安逸的生活所影響和腐蝕;乃至開始染上大都會的各種弊端,讓軍營裡充斥着,各種形形色色的奇怪人士,花錢冒籍而來的空額。

     而當今的奧古斯特,無疑是一位抱有雄心壯志,并且年少有為的英主做派;因此,在位之後不久就很快清洗了宮廷和外朝,又狠手解決了諸多擁兵在外,或是黨羽遍布的強權宗親,重振帝室權勢。

     但作為延續了許多代人的老大帝國,雖然也曆經了諸多宮廷政變和内亂;但與已換過數代王朝的東帝國,或是西蘭王國不同;奧古斯特的頭銜和尊位,始終被牢牢維系在帝國創始者希維爾血脈上。

     這也帶來了一個後果,就是及其龐雜而衆多的帝室宗親,消耗了大量國家資源和财富、權勢的同時,也成為任何一代統治者的牽絆和拖累。

    因此,每隔兩三代的宮廷政變和帝室清洗就成保留節目。

     也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維持統治權和上位者流動性的變相保障。

    而如今的少年之尊雖然英武有為,但在鐵血果決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為這些曆史遺留問題所影響;隻能優先解決其中最要緊的。

     比如,他大批撤換了衛戍五大營中的中上層将官;提拔年輕新進和别部的軍官充實其中,又鼓勵他們檢舉和肅清,那些參與營私舞弊的同僚和部下。

    但卻沒法迅速改變另些長久以來的積弊和慣性。

     至少在至尊開始整頓之前,作為五大營衛戍軍的主體,至少有大半數兵員是浮濫不堪的,由小商販、街頭盲流、市井民夫和貴家、官員的奴仆,充斥在期間;隻有幾支騎兵聯隊保持最基本的體面。

     因為,他們時常要面對來自内城和老城區的校閱,乃至在重大的年節假日,充當維持街道秩序和巡邏崗哨的門面;乃至在入城儀式中作為最外圍的儀仗隊。

    但之前的出擊,幾乎葬送光了這些騎兵。

     剩下來的衛戍軍和城防民團,雖然在獅宮自上而下的嚴厲整頓之下,迅速清除了浮濫、虛冒之輩;又補充了許多逃亡的青壯和底層市民,但想要形成像樣點的戰鬥力,卻不是短時間内可以實現的。

     因此,在帝國重新編派的老兵和軍官的監督下,負責堅守外環城牆就成為了,磨煉這些新兵生手的最好選擇。

    但羅馬城實在是太大了,重整之後的衛戍軍和城防民團,也隻能重點監守十幾座城門。

     而那些星羅棋布的環城堡壘和城塞,則被交給了新征募的城防民團;而在羅馬外環的每座城門内,又額外安排了數個大隊,來自銀盾/金劍軍團的資深士兵;作為某種意義的支撐督陣和應變措施。

     然而,這種在紙面上看起來面面俱到,周全妥當的布防,在外來的超凡偉力之下,就變成了一戳就破的笑話。

    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