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九十三章 羅馬

首頁
    有一位,正在相見莊園修養的元老院成員;一位退休的榮譽護民官和一位前任的邊疆侯爵。

    其他來不及逃走,又被從逃難人群中懸賞指認出來的,帝國官員和其他體面人士更是多達數十位。

     他們幾乎是毫無征兆的得知了,帝國軍隊在港口戰敗的消息。

    而倉皇從各自的莊園、别業和療養場所中逃出來;甚至連家眷和親随都沒能帶上;因此多數人都是衣冠不整、蓬頭垢面,狼狽不堪的模樣。

     看起來就是十分的可笑。

    盡管如此,還有人試圖竭力表現出所謂的尊嚴和最後一點體面,并期待從王國軍這裡得到,與身份對等和匹配的優待。

    對此,江畋也沒心思理會,隻是讓人将其綁起來餓幾頓。

     用饑寒交迫的體驗,自然就會治好這些,看不清楚現狀的老爺們,試圖繼續端持的體面和富貴病。

    但也有極少數的個别人,對于王國軍的審問知無不言,并十分積極主動的提出,願配合王國軍的行動。

     然後,換取充為代為傳遞口信的使者,回到羅馬城内去的機會;當然對此江畋依舊不可置否。

    因為,根據外派斥候和(輕裝)遊擊騎士的報告;西帝國方面在羅馬城周邊,同樣實行了堅決的清野堅壁。

     為此不惜焚燒了城郊規模龐大的市集,以及來不及轉運走的倉儲;甚至還用最後一點時間,集中鑿沉了台伯河上的大部分民用船隻。

    同時,強行收縮了周邊的民團、貴族私兵和治安巡邏隊等雜色武裝。

     為此,還在路邊的房檐下吊死了好些個,據說是辦事不力或是推诿拖延的官吏、将兵。

    完全表現出一副暫避其鋒、堅守都城待援的姿态來。

    因此江畋很快見到了,周邊一片殘垣斷壁襯托之下的羅馬城。

     傳說中羅慕路斯兄弟的神啟之地,曆經千百年興衰起伏的七丘之城。

    當然了,眼下的這座羅馬城,其實是經曆了西羅馬帝國毀滅,意大利本土蠻族化的大破滅時代後;從一片荒蕪和廢墟中重建的。

     因此,當初羅馬城最衰敗的時候,已經淪為一座隻有四五萬人口,盤踞在大片古代遺迹和廢墟中;依靠宗教朝聖來維持的邊緣小城。

    直到伊蘇利亞王朝為首的再興帝國重新崛起,收複了羅馬故都。

     然後,又被不斷加以修繕和興建,作為再興帝國的西部重鎮和海陸樞紐,充當數次十字軍西征的前進基地和帝國軍隊的集結大本營;等到再興帝國的分裂/西帝國的建立,再度興修和擴建了羅馬城。

     再加上後來與東帝國往複拉鋸的曆代戰争。

    因此現如今的羅馬城,與另一個曆史先上的羅馬,已是大相徑庭的産物;由古代七丘之城的舊址,宗教聖地的羅馬城,以及帝國首都的新城區嵌套而成。

     兼具首都、宗教聖地和部分堡壘化的大都會;尤其是位于七丘台地邊緣,所建立起來的環線大小堡壘,以及高聳的外圍城牆,還是東帝國的最後一次光複戰争時;圍攻羅馬所留下的城塞産物之一。

     現如今,這座融合了古今曆史的千年之城/母狼哺乳之地,已然在他的面前展露開了,宛如披着輕紗的熟美貴婦一般,欲拒還迎的曼妙身姿。

    因為久無戰事的緣故,城牆依舊被維護的相當體面光鮮。

     那是梯次秩比、密密麻麻的紅頂樓房,無數尖頂、圓頂、方頂和三角坡頂的建築群落;逐級延伸而上的一處處山丘和台地;間雜着古代神廟、教堂、浴場、鬥獸場、競技場、歌劇院、大市場、皇宮…… 由乳白和淡黃條紋大理石雕塑,裝飾而成的玉帶一般的環形牆圍,宛如花瓣綻放一般高低錯落的層層城堞;高聳巍峨的雕花城門和密密麻麻林立的柱壘、塔樓,還有每隔一公裡簇立的大中型城塞。

     森森然突出的棱角和陡峭斜面,大小散布的射擊孔、牒口和下行傾斜軌道;正在昭示着濃重的戰争色彩。

    當然了,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城牆和堡壘,在江畋的超凡手段面前,其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隻是這座羅馬城實在太大了,作為常住數十萬人口的大都會,光是外圍城牆的周長,就有十多公裡。

    雖然導緻了防守兵力的過度分散;但同樣也不是已經登岸的兩萬王國軍,可以輕松封鎖和圍困的。

     除此之外,先前港口的激烈攻守戰,雖然成功擊潰了西帝國迎戰的三個軍團,卻也讓王國付出了兩三千人的減員;卻不是短時間内可以迅速補充的。

    至少重新渡海而來的增援,還需要一些時間。

     因此,江畋将陣壘設立在了,以某位再興王朝的皇帝命名的馬西尼門外,進行短暫的修整。

    同時以少量騎兵牽制和監視,其他十幾座城門。

    與此同時,江畋也接二連三迎來了羅馬城内好幾批的私人信使;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