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宦者,這麼說,你的武藝高強麼?”女孩兒順勢側頭反問道:陰沉的年輕宦者聞言,也牽動面皮露出一絲表情道:“回小使,咱家自小就熬打筋骨,修習過徒手相搏,兵器技擊也略知一二。
”
“蘇宦者,原來你還通曉這麼多技藝麼?”女孩兒越發的眼睛亮晶晶,連聲問道:“卻不知你是師從何名家,又是拜在哪一位門下,伱可以以一當百麼?被指派在奴奴這兒,會不會太過屈才了。
”
“不瞞小使;咱家未有師承,皆學藝左近,今受命周護小使及娘子。
”蘇宦者十分直誠的回應道:“若是等閑軍中持械的士卒,雜家可對付七八位;但人數再多些的話,雜家也隻有落荒而逃了。
”
“但隻要是咱家職責所在,無論如何兇險的局面和情形,咱家都會竭力以赴,為小使及娘子争取到那一線轉機……”就在他與女孩兒的一問一答中,江畋也在迅速思索和回憶,關于蘇佑之的印象。
但江畋回憶了好一陣,似乎沒想到關于這個名字的任何事迹;難道這就是在曆史中寂寂無名的路人甲麼?然而下一刻,蘇宦者在女孩兒言語引導之下,說到了他在宮中的養父楊氏,及将出身嶺南。
刹那間,江畋的腦海中就恍然大悟的湧現出,一個相當模糊的答案;原本姓蘇還出身嶺南之地,後來成為楊姓宦者的養子,同時還兼具武藝高強的宦官;在這個時代似乎就隻有一個概率了。
這麼一個滿臉陰沉消瘦的年輕宦者,也是指定給鄭娘子母女的護衛;沒想到他就是未來開元年間的名人,也是有史以來最能打的宦官之首,一代“殺星”“楊剝皮”楊思勖,也是後世宦臣的榜樣。
他是唐代羅州(今廣東廉江)石城人。
羅州土蠻大首領蘇曆之子,母為雷州土蠻大首領陳玄之女。
因為羅州土蠻叛亂被鎮壓,蘇氏也牽扯其中舉族被殺;唯有年幼蘇佑之被送京獻俘、并閹割入宮。
後來為内官楊氏所收養,成為内侍省領下的衆多宦者一員。
後平定中宗太子李重茂的景龍政變有功,被授内侍監之職。
後來更交好臨淄王李隆基,參與平定韋後之亂和擁立睿宗,遷右監門衛将軍。
勇猛兇狠,頗有膂力,殘忍好殺,專管征伐之事,先後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梁大海、泷州陳行範的叛亂,未維護唐朝在嶺南地區統治建功赫赫,官至骠騎大将軍兼左骁衛大将軍。
先後知内侍省、上柱國、虢國公,地位和寵信一度超過了,大名鼎鼎的權宦高力士,成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得力幫手,又在龍門石窟為其造像紀念。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楊思勖卒,時年八十有餘。
由滅族之遺孤而位骠騎大将軍,一生沙場征戰無一敗績,一代名将他當之無愧,非僥幸者可比。
也從他開創了中國曆史上,宦官領兵出征的先河。
又因為他喜歡将俘獲敵酋剝皮,别号“楊剝皮”。
據說有一次,内給事牛仙童出使幽州,被密報接受刺史張守珪的賄賂;唐玄宗大怒命楊思勖殺之。
結果楊思勖将牛仙童綁起來,生挖其心砍去手足,割其肉而生吞,以殘酷無比的方式來表明忠心。
雖然楊思勖一生戰功顯赫,但他對唐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并沒有居功自傲,攫取政權,因而相比中晚唐的那些後輩,也算是一個好宦官的典範。
在新舊版本的《唐書》當中,超過高力士位列首席。
就算是後世千年之後,能夠與之比肩乃至超越之的,也唯有明永樂年間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大名鼎鼎的鄭和。
就更别說晚唐的楊複光、楊複恭兄弟,或是我大宋号稱缊相的童貫大王之類水貨了。
沒想到在某種命運使然的機緣巧合之下,他居然會成為鄭娘子母女的護衛;江畋忍不住看了一眼女孩兒,這難道是身為時代氣運之子的潛質,開始逐漸吸引一些風雲人物了麼?這也不知是好是壞。
随着蘇佑之/楊思勖的到任,江畋次日也就明白了,來自太子妃裴氏的良苦用心了。
因為,就在一連請教了三個白天,猶自意猶未盡的孟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離開之後;又有新的人抵達了。
而這一次到來的,卻是由二聖指名給太子李弘,以為充實東宮,增廣子嗣的六十名新選秀女;太子妃裴氏甚至還不能拒絕,而隻能以賢良淑德之态,做感激感激涕零狀,拜謝來自二聖的天恩浩蕩。
除了鄭娘子需要在場陪同之外,江畋也受邀在懷中代為觀察和監視一二;這些秀女基本都是來自,兩京的朝臣或是官宦、名門望族之家,也有少量來自于獨孤氏、楊氏、窦氏之類的後妃世系外戚。
人人都身穿着統一風格的石青宮裝曳裙,但在各自鬓發和衣飾、裙帶的細節上,卻又有着細微的差别,顯然是精心準備過的。
直面太子妃裴氏的時候,也像是在接受某種程度上的面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