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四十九章 園内

首頁
    豫回答道:“也免得這位日後還有,前來煩擾娘子的由頭。

    ” “舜卿,此事且不急。

    于學士此番要找的其實還是初雨。

    ”阿姐卻輕搖臻首道:“畢竟,她還是在裡行院的監司處和内機房,入冊在籍的特殊編内人員;隻是明面上受命郎君看護清奇園内而已。

    ” “所以,你隻消與她傳個話而已;至于去不去,應不應,一應聽憑自願好了。

    畢竟,她也算是江郎的直屬,妾身卻是不好擅專的……對了,妾身也想起來了,這會初雨似乎不在園内值守?” “啟禀娘子,初雨先前已照例在私下告了假,前去探訪和聯絡聞香社的故舊了。

    ”舜卿當即側身回應道:“這時應該還在城東的平康坊内吧!是否要遣人将其召傳回來,相詢一二呢?” “無需如此大費周章,先使人傳句話就好了。

    ”阿姐卻是輕輕擺動着牙柄的折扇道:“她是郎君的屬下,卻并非受命于妾身,其中自有分寸和幹系;相信她事情處置停當後,自然會有所交代的。

    ” 與此同時,本該探訪平康坊聞香社的初雨,卻帶着遮陽防塵的帷帽,身穿相對樸素的青绫裙裳;宛如幽魂一般的行走在,長安南郊的城下蕃坊之中。

    當然了,作為帝都長安的蕃坊,也有三六九等。

     其中最上等的蕃坊,無疑是自兩漢沿襲至今,幾乎曆朝曆代皆有使臣到訪的,泰西大國大秦/拂菻國,使臣、商旅和遊學者彙聚而成的坊區;其次是同樣古老的安息/波斯人後裔,繁衍而成的蕃坊。

     然後規模最大的是,被大唐征服的五方天竺那些帝室、國主、邦君和貴族,及其親族、臣屬和奴婢,所形成的所謂天竺坊;極西突厥末裔,可薩汗國的可薩坊……。

    通常也被稱為十三上(蕃)坊。

     因為這些都曾是橫跨數千裡的一方大國;因此就算被滅亡之後,其遺民也得以在長安城内,占居一隅蕃坊之地;乃至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但更多是在上百年大征拓時代,滅國除名的中小邦國。

     殘餘的王室和貴族、臣民,通過獻俘太廟的儀式之後,同樣被示之以恩赦後,安置在了京畿境内;隻是他們既沒有那麼多遺民後裔,也沒資格在城内擁有專屬的街區;轉而在城郊形成新的聚居點。

     這也成為了長安東、西、南三面(北面是禁苑),分布在不斷擴張的城下坊中,數十個大小蕃坊、特色聚落的由來。

    沿襲至今,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舊多族混雜而居的一番獨特風貌。

     初雨行走的便就是其中,倭奴、新羅婢與(渤海國)靺鞨人,長期混居而成的一處蕃坊。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蕃坊距離長安城門越遠,就越是荒僻之處,越發的戶籍混亂,更容易藏污納垢之所。

     這也是任何大都會所不可避免的痼疾;作為動則人口百萬的巨型城市,光日常運轉所産生的陰暗面和污穢溢出,就需要消耗可觀人力。

    因此,這些懷着“大唐夢”“長安夢”的外來隐戶就成首選。

     但在其中也自然形成了,以地域為區分的鄉黨、會社,乃至是街頭和坊市中的幫會;在灰色間隙中謀生的形形色色人等。

    因此,做為貌似迷路落單的女子,她身後很快就跟上幾名敞胸短胯的閑子。

     然而這些一身腥膻汗臭,滿臉不懷好意的漢子,尾随着她被引入一處僻巷之後,就再沒有能夠出來。

    片刻後初雨就出現在了一處,被供述出來的秘密窩點外。

    這是一所老舊破敗、生意蕭索的貨棧。

     隻是,當初雨再度推門而入之後,頓時就驚起了一連串短促激烈的聲嚣陣陣:“誰!”“是個娘們。

    ”“來了就莫走。

    ”“壞了,被瞅見了。

    ”“快攔下她!”“啊……”“妖怪!”“饒命!” 緊接着随着慘叫、驚呼和哀鳴聲連連,有滿身血迹枝人慌不擇路的冒出牆頭,拼命向外攀爬着;卻又在低低的呼嘯聲中,被一股巨力倒拖回去。

    就像在貨棧内有隻饕餮之獸,最終吞噬了所有聲嚣。

     而後,陳舊斑駁的木門被自内悄然打開,隐隐透出了一股似有若無的血腥味;身上幾乎未染多少塵埃的初雨,這才踏出門外,對着街角啞聲道:“可以出來了,近日走失的人,應該都在這兒了。

    ” 随着她的話音落下;原本空無一物的街頭上,頓時從牆邊躍下一名瘸腳疤面的矮漢;隻見他恭恭敬敬的走到,帷帽遮面的初雨身前道:“小人,代那些軍中袍澤的眷屬,謝過娘子的大恩大德了。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