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二章 弘願2

首頁
    了麼?”江畋喟然歎息道:“至于諸位皇子,唯有一首傳世的《黃瓜辭》為證: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 “……”聽到這句話,李弘卻是一下子愣住了:在慘白的臉上泛起一絲血色,然而溫潤如玉的氣度再也維持不住了:“怎會如此!再會如此!難道在故兄陳王之後,天家還是難逃凋零之厄麼?” (陳王李忠,乃是高宗臨幸宮人劉氏所出的庶長子;當時的王皇後膝下無子,在顧命大臣長孫無忌,中書令柳爽的推動下,被立為太子;但等到長孫無忌被賜死,王皇後被廢,他也被除位貶斥。

    ) “大抵是因為太子英年早逝之故吧!”江畋斟酌着回答道,卻是避免太過刺激這位,急症猝死在當場就不好玩了:“在二聖眼中大抵太子就是最為理想的儲君,因此,對後續諸位就不免落差了。

    ” “難道這個儲君之位,是如此兇險麼?”李弘不由深吸了一口面上卻露出一絲苦澀:“竟然令孤的諸位弟弟,都不得善終麼?或其中别有什麼其他的緣故,比若阿賢文采斐然,深的君父之心啊!” “但問題是,你們的君父長期風眩症難治啊,不得不諸事委于中宮,如今又以二聖名分并尊。

    ”江畋搖搖頭道:“難道太子看得到,卻感受不到麼?就勿論後續會别做他想了,再加上朝臣擁戴。

    ”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李弘卻是勃然起身,氣得說話都不完整了:“你是在間疏天家麼?竟敢謗言母後,就算你是個非常存在,孤也要……” “不,我隻是在說将來極大概率發生的事情。

    ”江畋卻不為所動的搖搖頭:“太子信不信與否,都不會有所影響;我倒是聽說世上絕大多數人,隻肯相信自己願意信的事情,既然如此多說無益。

    ” “等等!”然而太子李弘卻有些失落的重新坐了下來:“孤貴為東宮自然要一言九鼎,既然許你對答,卻也不能食言了,這個後續的疑問暫留下來,且讓孤想想,還請狸生繼續發問吧!” “好,我的第二個問題是,今晚尚功局内發生的這樁事情,太子為何會格外關注。

    ”江畋這才搖動着尾巴,站到他距離更近的一具桌案便上:“乃至不惜指派暗中傳訊,讓人前往幹涉呢?” “當初孤主持編纂《瑤山玉彩》,與上官紫台曾有師生之義。

    ”太子李弘也毫不猶豫到:“隻是當初尚且年幼無力挽回;隻能坐視上官先生滿門遭難,也唯有略加保全遺孤,不至夭折在宮中了。

    ” “而母後心懷家國,替父皇分憂不及,未必還記得有個充入宮掖的上官遺孤;但卻沒法防備,某些妄自揣摩尊聖心意的小人,想要籍此邀功幸進;但好在鄭太常,也是算是母後麾下的親近臣屬。

    ” “原來一直是太子殿下在背後看顧。

    ”江畋再度悄無聲息的跳到他面前,仔細打量看着這個理論上命不久矣的慘白年輕人:“我說鄭娘子居然能從宮外獲得鄭太常的援助,卻少不了太子之故啊。

    ” “狸生,你既然說是極大概率,那就是還有萬一的機會,未來的事情不會發生了。

    ”而太子李弘慢慢平靜下來之後,突然反問道:“或說是有所改變和打破的機會麼?” “那你得先設法改變自己的結局,盡量活得更為長久一些。

    ”江畋聞言也笑了起來,不枉自己之前鋪墊了那麼久:“才有可能直接或是間接改變,其他更多人的凄慘命運,創造出一些機會。

    ” “《周易》有雲:“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也許,太子有機會成為那個遁去的一呢?要知道太子身故之後,二聖悲厄至極,破例追贈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禮葬于恭陵,立碑題記。

    ”。

     正因為,他還在印象最美好的年華早逝。

    也将生命永遠定格在最受期待和美化,卻又充滿遺憾的青春形象當中。

    也讓唐高宗和武則天悲痛不已而破格,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立碑緬懷。

     “且,不說母後之事。

    ”太子李弘沉默了好一陣子,才重新開口道:“可知阿賢何故早逝。

    ”雖然他不願意相信,任何不利于母後名聲的毀言,但卻有一種直覺和欲望,催促着他想要探知究竟。

     “因為在太子身故後,沛王(李賢)入主東宮,”江畋也略作回憶道:“次年君父因喪子之痛,外加風眩症(高血壓)卧病不起,内外諸事多付與中宮;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天後攝政。

    ” “雖然被大臣所勸止,但是也不免惡了天後;掀起朝堂的動彈紛争。

    此後,歉收、洪水、幹旱、蟲災和饑馑接踵而來,便有人上書言,此乃陰陽失序所緻的上天告警。

    這時有術士明崇俨上表二聖。

    ” “稱太子不堪承繼,英王(三子李顯)貌類太宗,相王(幼子李旦)相最貴。

    宮内又有紛紛謠傳,稱沛王并非天後所出,乃天後胞姐韓國夫人,與聖上私通之子;沛王因此頓生疑慮,惶惶不可終日。

    ” 下一刻,突然室内爆發出一聲脆響,卻是李弘捏斷了手中把握的玉簪,而紮在了掌中流血汨汨滴落在地上。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