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聖觀也是位列長安城的上京三十六景之一,“應聖梅雪”的所在地。
最早源自開唐功臣衛國公李靖的府邸,後來為一代權臣李林甫所得,而不遺餘力大興土木,極盡奢事增築、營建的大型宅邸。
并在其中生養了二十五子,二十五女的絕大多數;待到李林甫病死任上,被政敵楊國忠清算身後,其子女親族都被貶流邊惡之地。
唯有一個自幼入道為女冠,并隐居廬山的小女兒李騰空得以幸免。
後來李白以晚年之身遠赴西域之前,也曾送妻子宗氏去向她學道養生,并賦有《送内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
雖然,後來朝廷赦免了李林甫的後人,并且發還本宅以為安身,但是卻不敢久居其間。
因此,很快就被李林甫的曾孫輩李思琦獻了出來,而成為長安城内對外開放的大小公共園林之一。
後來,又随着李騰空自廬山被招傳入京,從中擇地設立一所小型女觀——應聖觀,以為栖身道統。
因此,在這處以應聖觀命名的園林當中,也遺留下頗多的曆史典故之處;比如李林甫用來靜思的月堂,李林甫讓女兒們登高擇婿的彩雲樓;又比如保留有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真迹的淨土苑……
當然了,江畋受邀來到應聖觀并不是上香,而是來為一場宗藩院舉辦的遊園會,暗中保駕護航的。
雖然這段時間下來國朝頗有些是非紛擾,但是并不能有所影響,在京諸侯子弟的婚喪嫁娶日常。
至少在明面上是不能因此廢止、推延的,因為其代表了朝廷,依舊一切在握的統治秩序和無形體面的一部分。
尤其是發生了秋獵大營之變後,朝廷更需要一些裝點門面的活動,來轉移下輿論風向。
因此,這場照例在應聖觀舉辦的遊園會,其實是以宗藩院為主導舉辦的大型聯誼活動;目的是為在京諸侯藩家的子弟,宦門勳貴出身的年輕男女,提供一個公開會面,并有所互相了解的社交場合。
也可以說,很多上層人家/外藩諸侯之間的聯姻和通婚行為,就是以此類場合為發端。
或又是籍此機會,讓青年男女彼此見面,有所初步了解和印象後,将原本達成的聯姻意向,給徹底敲定下來。
因此,相對于三月三上巳節之類的,水邊踏青和唱和會歌之類的傳統活動;這場準入門檻更高,最少也得是民爵、士爵、國爵出身的家門,或是京官八品/外官七品的活動,被賦予更多政治意味。
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關系到自泰興改新以來,已經維系了十數代人的大唐宗藩體系,是否還穩固堅實的某種象征意義。
再加上前車之鑒,在朝廷組織的安保水準上,要更甚于之前的秋獵大營。
因此,不但武德司、京兆府、金吾翎衛中郎将府,左右監門衛參與其中;就連原已基本退居幕後,基本不怎麼公開露面的江畋;也在指名要求之下被拉出來,充當現場後備的安全保障措置之一。
而江畋之所以答應下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身為海東藩長世子的可達鴨/裴構,也要參加這場遊園會;并且不出意外的話,他未來的配偶/夫人,也會在遊園會上的年輕女性中擇選出。
所以,在江畋作為裴府指定的親近長輩身份,陪同他從本宅前往應聖觀的這段短短行路上;簡直就成了可達鴨一個人,滔滔不絕的吐槽和抱怨大會了。
“這次家裡那些老頭子,總算是沒法再逼我什麼了。
畢竟小爺都成了老舅家的人了,他們也沒法再給我立規矩,拿喬托大了。
但又拿國朝宗藩制度來壓我。
”
“還鼓動了同行的那些家臣、部曲,拐彎抹角兒的規勸小爺。
所以,要讓他們閉嘴和消停,小爺就隻能勉為其難的來了。
看看能随便找個還算合眼的處處?”
“總道是還要感謝先生您啊!阿姐自從跟了您之後,那事無巨細的性情,就收斂了許多了;也很少逮着小爺,念念叨叨個沒完,總算是能落得些許清淨了。
”
“先生不要誤會,我這不是說阿姐不好;阿姐可是個好女人,對小爺也是真心實意的好處。
就是這般從小到大習慣了,不想再找個類似的兩人,再來一回。
”
“阿玖,那你心中還算過得去的良配,又應該是怎樣的條件和标準呢?”聽到這裡,江畋不由饒有意趣的反問道:“難不成,要照着蕙香的反面,逆着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