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五章 慶功

首頁
    興元府南鄭城,正當是華燈初上之際。

    地勢最高的漢王台上,亦是燈火璀璨、歡宴歌舞、熱鬧非凡。

    因為,得勝班師而回的讨伐軍将官們,都在這裡接受來自興元府的形同慶功一般的宴會招待。

     為此,身為興元府少尹的段顯模,不但征用并包場了城内,視野最好和風景最好的名勝——漢王台;還專門從當地教坊司分院,招來最好的倡優樂班,還有作陪的歌伎舞姬濟濟一堂、活色生香。

     而且除了因為離任而暫時缺位的都督府外,包括實質上一府庶務之長的段顯模在内;其他山南西道的布政、轉運、按察等,三司四使官衙之長,也各自派出自家子弟,或是親信部屬,捧場一二。

     此外,又有主管本地行宮别苑的内監使,興元府武德司分司的勾當官和指揮使;興元府所屬的南鄭團結軍使和境内的幾位守捉官;也相繼到場露臉和參與這場,特殊的戰後善後性質的社交活動。

     因此,這麼一副文武俱全的陣容下來,也不免令有幸在場的讨伐軍将官們,有些受寵若驚或是誠惶誠恐起來。

    不過對他們的盤算,江畋多少也明了一二,無非是看上了這些有所讨伐經驗的将校。

     更何況,他們本來就來自不同地方和衙門的歸屬;因此,除了江畋帶來的那些金吾衛士和京畿府兵之外,其他的幾支軍序和番号,估計都成了這些地方實權人物,暗中拉攏和協商瓜分的對象了。

     其中最受歡迎和前程最為看好的,無疑就是作為臨時指派的軍中副手,親自參加和并指揮了,從頭到尾整場戰鬥的甯武鎮将龐勳了。

    隻要是個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他很快就有機會更進一步了。

     雖然朝廷在邊關和地方要沖,所設置的軍事序列,無非就是軍(使)、城(守捉)、鎮(将)、戍(主)四級;但山南西道地處大唐腹地,沒有專設一軍的需要,也唯有興元府才專設若幹守捉。

     因此在通常情況下,由都督府所轄的山西五鎮,就是本道十三州用來應對,各種地方突發狀況主要戰力。

    而龐勳所任的甯武鎮位于利州西界,比鄰隴右道的武州和東川路的龍州等羌胡混雜之地。

     在當年吐蕃覆亡而建立起青唐大都護府,南诏也變成了南平大都督府後;臨近号稱西山八國的西羌衆,也紛紛率部大舉歸唐,而成為了山西、東川、隴右各路之間,諸多羁縻州屬(聚居地)之始。

     但是,并不是所有羌人都習慣,歸化大唐後的定居生活;由此淪為崇山峻嶺之間的匪寇。

    而這些族群部落之間,同樣也是矛盾紛争不斷,而時不時需要就近的朝廷駐軍,及時介入幹預和武裝調停; 以免波及和擴散道,其他已經附從王化的開化地區。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勳所率領的甯武鎮,算是整個山南西道,最富有山地間作戰和日常應對沖突經驗的一部人馬了。

    這次更少不了被重用。

     因此,在身為主人和召集者的興元府少尹段顯模,中途籍故退場之後;這場宴會就成為了在場諸人,各顯神通手段的舞台。

    而被團團包圍在其中的龐勳,更是成為了某種焦點,推拒不過勸飲連連; 眼看喝得滿臉通紅而醉意熏然,站都有些站不穩了。

    然而江畋卻獨自端着一支獸口銀花的琉璃杯,站在宴場邊緣的闌幹處,憑望萬家燈火的城區景緻;耳邊響徹那些将官們開始形骸放浪的歡笑聲。

     雖然,不斷有形形***的人等,試圖過來與他招呼或是見禮,但是都被預先守在邊上的兩位慊從,給禮貌而客套的攔下了。

    因為江畋特意交代了,自己需要靜置獨處,以為好好的考慮一番事情。

     而在這處闌幹的下方,就是城中心正對着府衙前的一處校場;其中擺放和陳列着讨伐軍,從山上想法設法弄回來的戰利品。

    那隻洞窟巨獸僅存的頭顱,還有潭中大獸的整副骨架,披甲獸 的屍體…… 雖然,這一次山中集結的獸潮,已經被本地官方集結的力量,徹底擊敗和平定了;而作為潛在産生根源的那隻洞窟巨獸,也被成功的解決;但是還是留下若幹後續的手尾,需要繼續的追索和調查。

     比如那隻洞窟巨獸的由來。

    小谷盡頭洞窟本身凋飾看起來,像是古時候的産物;但在一大片牆面上生滿卵泡的巨獸;卻顯然在近些年才誕生。

    而在事後清理現場時,也找到十幾隻半死不活的子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