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江畋結束了下阿爾卑斯行省/邊疆區的後續,重新回到大本營阿維尼翁城之後,再度接到了一個消息;馬賽城由芙蘭德爾小姐主持的第一輪拍賣會已經結束,為自由軍帶來七十七萬埃居的進項。
因此,江畋由此下令小埃居為首的會計小組和工程建設顧問,以這筆收入為基礎進行規劃;将阿爾卑斯、濱海、普羅斯旺、多爾、沃克呂茲、德隆在内的東南行省,連接主要城市的道路進行拓寬。
同時,在沿途城市所設立的二十多處臨時性兵站,轉為常設的固定編制;同時從裁汰的士兵當中招募人手和調撥畜馬,以重新恢複王國馳廢日久的傳郵和驿站體系;提高部隊調集和物資轉運效率。
而另一個好消息,就是複工後王國制鐵廠已經有了第一批産品了。
除了用來裝備軍隊所需的傳統武器:刀劍槍矛箭簇之外;還按照江畋指定的标準要求,生産了一批滾柱軸承,沒錯就是滾柱軸承。
雖然看起來十分的粗糙,但是經過簡單的調試、打磨和上油後;可以用在新式貨運馬車的生産當中了;雖然這個時空因為東西方交流,讓西大陸擁有活軸轉向的四輪馬車,但還沒滾軸和減震彈黃。
因此,第一批生産中的新式貨運馬車,開始投入使用之後;就可以在現有的長廂郵驿馬車和平闆貨運牛騾車,一噸到一噸半的基本運載量上,再翻上好幾番;而大大提升随軍後勤保障和輸運效率。
當然了,接管馬賽港之後的好處,還在持續體現出來。
比如鎮壓了那些王黨貴族和其他敵對派勢力之後,查抄所得不動産以外的各種貴重物品,乃至自由軍治下征收的各種農産品,也有變現去處。
自由軍手中短時間内所聚集起來的大量财富,也有了大撒币式的多頭采購渠道。
因為,馬賽港不僅是一個港城,同時也是王國南部諸多港口的中心樞紐和領頭羊,更連接着諸多海外行省和殖民地。
更重要的是,還由此獲得了越過意大利半島,與占據三大陸樞紐位置的東帝國進行貿易通商,乃至與活躍在東帝國境内,那些被稱為白銀之民的賽裡斯商人,進行接觸和獲得更多時代訊息的機會。
這樣,江畋就不用擔心自由軍,因為大肆采購西南五行省境内;導緻局部通貨膨脹的風險;因為自由軍所過之處,除了鎮壓和查抄中上層之外,還大舉采購當地農民和手工業者手中的剩餘産品。
時至今日,已經帶來了明顯的物價上漲。
還有一些,就是王國本土相對稀缺或是沒有産出的資源,也可以以一個相對合适的議價,獲得一個相對長期而穩定的來源;比如北非的硝土、瀝青、礦石。
在火藥的來源有所保障之後,江畋也可以開始着手推進,将現有各種雜亂型号和口徑的火繩槍,統一改造升級和更新換代成;不怎麼受天氣影響,也操作更簡便的燧發槍;并生産紙包的定裝子彈。
另一方面,作為所有穿越者都必備的常識和修養,自由軍已經開始雇傭船隻出海,開采那些沿海島嶼上常年堆積的鳥糞石;然後用水力的磨坊、搗臼略作粉碎,與草木灰混合後,就可以肥田增産。
要知道普羅斯旺,及周邊的多爾、沃克呂茲、濱海行省,都處于大普羅斯旺地區的羅納河谷流域;也是王國南方農牧業最為發達、産出豐饒的精華地帶;而大王冠領更是占據了其中的最好的土地。
同時還分封了許許多多的貴族領地和騎士采邑、爵士田莊;其中盛産各種谷物、葡萄酒、橄榄油、無花果、柑橘、甜菜,以及大量存欄的成群牛羊和駿馬;還能提供相當部分海軍造船所需的木材。
濱海地帶同樣也有相當豐富的漁獲,和環地中海貿易線的收入。
因此作為中心地帶的普羅斯旺行省,才能供養和維持得起比其他地方更多的騎士規模,而在古典王國時代,就被稱為騎士之鄉了。
此外,普羅斯旺行省和濱海行省的海岸線複雜,但大多數都是相對崎區難行的海岬和灘塗,因此并不适合傳統的曬鹽作業;但是,江畋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的,使用就近河流運來的廉價煤炭煮鹽。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人力人本,堪稱相當的低廉,而普羅斯旺又是人口富集的大行省;甚至不需要用金錢支付,隻要用谷物、布匹、油脂和熏肉等,作為酬勞;沿海地區有得是願意前來幹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