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溫泉裡的歡愉時光總是短暫的。
僅僅是第二天,江畋就重組了如今擴充到近一百個連隊的自由軍;将原本編制有些參差補全的各種連隊,徹底的定額定編下來,變成一種長效的機制化。
這主要是在獲得了初具規模的鋼鐵和煤礦生産基礎,已經穩定的軍工制造來源之後;一些原本因為缺乏現實物質條件,而隻能停留在規劃當中的構想,也可以由此變成現實了;比如推進火器化。
因此核心的老兵連隊和正編連隊,定員為330員;新編和整編聯隊為350員;輔助和暫編/補充連隊為400員;這樣連隊下轄三個大隊(100+),大隊領三個中隊(30+),中隊領三個小隊(10人)。
這樣連隊序号從1-100+,越靠前的越是精銳和資深。
而五到六個連隊,編成一個(戰鬥)大團,三到四個連隊,編成(守備)小團;主要由一兩個老兵/正編連隊,搭配若幹新編、補充連隊。
然後,五六個團将組建成了一個常設的兵團(5000+),類似後世的師一級;而兩三個團将組成一個特設聯隊(3000+),類似後世的旅一級;也是一兩個(1200+)大團,搭配若幹(900+)小團。
最終除了留在北面德隆省境内,由馬杜蘭德率領第一(遊擊)兵團;主要由新兵構成,而有戰鬥經驗老兵充當士官和骨幹,準備交給副官波利暫代的第三(治安)兵團外;還新編了三個兵團。
即:集中了所有打擊連隊/火器聯隊,并且配屬大部分火炮(80+)的第二(野戰)兵團(6000+);沿用王國傳統裝備序列的第四(守備)兵團(7000+);訓練新兵的第五(補充)兵團(8000+)。
這種編制主要為了應對當下,大量士官和老兵提拔起來後,中層軍官明顯不足的現狀。
為此,就連剛投靠的土倫要塞守備官維爾納夫少校,還有海軍僅存另一名中尉岡多姆,也被委任了相應副職。
其中維爾納夫少校被委任成為自由軍的訓練總監,以及第五(補充)兵團的暫代副兵團長;而海軍中尉岡多姆,則成為了自由軍的參謀官,代理第四(守備)兵團第一團團長,然後暫代主持庶務。
至于第二、第四兵團的兵團長,都由江畋自己兼領。
此外,挨打三人組之一的拉費爾準尉,被任命為波利娜領下,輕裝化的第三(治安)兵團,第一大團的副團長,兼十五連連長,算是兜底保險。
另一位刀盾軍士米涅,則被提拔第四兵團的白兵教導長,兼任第一大團二十一連的副連長;而雇傭兵頭目出身布拉特班人阿托斯;則成為了留守德隆行省的馬杜蘭德部下,省城利夫龍的守備副官。
而自由軍的老部下,來自科斯蒂利亞的劍術教官蒂亞戈;還有光頭巨漢波多斯;則是分别在加爾行省和阿爾代什行省,各自帶領十幾個守備連隊,警惕和防備來自相鄰洛澤爾行省的米蘭公國軍隊。
因此新設的兵團以下其他附屬的職位,更是空缺出來一大片。
但不管怎麼樣,是騾是馬都的拉出來熘熘;隻要一直有所戰場表現的機會,在足夠基數的優勝劣汰下,終究還是會有人得以脫穎而出。
于是,江畋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提拔起來,并且随時随地補上相應的職位和缺額。
這也是江畋留給這些出身普遍低下,而缺少貴族傳統和足夠教育的自由軍成員,一個唾手可及的指望和前程所在。
随着以阿維尼翁城為中心的大練兵/鎮壓地方運動,和恢複生産的進度按部就班的展開;一行來自海路的西帝國使者,也在撒丁王國戰艦的護送下,抵達了馬賽港;随即又朔流而上來到阿維尼翁。
卻是之前在奪取利夫龍城之戰中,俘虜了一位來自西帝國皇室的費尤斯嗣君;按照西帝國的統治階級,隻有當代凱撒的子女才能叫做王子、公主;而血嗣親王的後代,就隻能被稱為嗣君、郡主。
盡管如此,作為當代皇室最有力的支柱之一,當代凱撒的叔父奧留良親王,唯一的成年兒子費尤斯嗣君;還是頗具分量的存在。
然而,索要贖金的信使放回去,足足将近大半年之後才有所回複。
顯然是西帝國皇室内部也出了什麼狀況和問題;要知道,西帝國雖然不免北方諸侯割據,南方諸多沿海商業城邦事實自立的問題;但是皇室為首的統治階層,牢牢牢牢控制着半島中部大片領地。
更兼光複後的帝都羅馬城内,同時還存在着羅馬正教教廷組織;在周邊勢力當中擁有無可比拟的影響力和正統、權威性。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