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中

首頁
    行走在褒斜道内的官路上,正所謂是大山深峽之間重巒疊嶂,一條蜿蜒而過的中流奔卷滔滔;兩岸盡是激流飛瀑、古木森森;鳥鳴猿啼、風搖翠野;好一派山河壯美、奇駿險脫的世外風光。

     隻可惜,似乎是受到了近期内外封鎖的影響,還算敞闊并且明顯用碎石和膠泥,硬化過的道路上,卻是空蕩蕩的不見一個車馬行人,隻剩下一些顯然是被倉促廢棄的茶棚、草寮之類的設施。

     除此之外,就剩下一些成建制人馬行經過的痕迹,還有一些明顯是用軍中暗語;在各種路牌、木榜和祖道石邊上,所留下的特殊标記和指引。

    但時間過去這麼久了,居然一個逃回來報告的都沒有。

     這個結果,也讓随行的衆人不由心中沉甸甸的,越發的氣氛凝重起來;唯有那名随行的京兆府官員,還渾然不覺一般的猶自喋喋不休,卻像是想要使出渾身解數,竭力搞好與江畋的關系。

     對此江畋倒也不以為意,一路上任由他盡情發揮着,就當做是消遣解悶了。

    直到他看見了遠處的山壁上,突然出現的某個符号;江畋才突然勒馬頓身下來,打斷這名官員頗為健談的口若懸河: “趙士曹(參軍),多勞陪同了一路,都已經相送到這裡了,你也可以回程複命了吧?接下來的路途可能有所兇險,怕是顧及不上彼此了。

    ” “此……此,乃下官的職責所屬,自當是要善始善終的,還請貴官見諒。

    ”然而,趙士曹聞言卻是臉色一白,卻又強打精神道:“接下來下官自會謹言慎行,悉聽尊便,竭力不成為貴部負累。

    ” “哦……”江畋卻是聞言不由拉成聲調,心中突然有所想法而反問道:“趙士曹,你難道是新近才從邊遠外地,調回京兆府來的麼?” “不敢相瞞,下官的确是數日前,方才自鳳州(今漢中市)轉任回京的。

    ”趙士曹聞言卻是當即苦笑起來:“若非如此,下官又何以被指為貴部的同行,無非就是個熟悉地利之便。

    ” “說句自誇的話,這條褒斜道因為大雨山崩的緣故,正巧就在下官的職分内修繕過,”随即他又連忙補充道:“雖不敢說一草一木都是熟稔,但對于山川走勢,卻也可說是駕輕就熟了。

    ” “難道,你在京兆府就沒有聽說過,與我相關的那些傳言麼?”聽到這裡,江畋不由略有幾分好奇的反問道: . “這……”趙士曹聞言猶豫了下,随即又放棄一般的苦笑道:“原本是不知曉的,但是回京之後也就知道了;隻是在被指派了差事之後……說起來,以下官的資曆能夠回京,還要多謝貴官之故。

    ” 雖然他說得很是隐晦,但是江畋還是很快明白過來,随即又與若幹朝廷邸聞上消息聯系起來。

    大概就是自己在長安折騰出來的事情,多少都牽連和波及到了京兆府,以至自少尹一下多有缺位。

     但是偌大的京城,百萬戶口的士民将吏,日常所需的運轉卻是一刻都不得消停的;因此才有朝中大臣上書,于京畿道的臨近州縣,破格提舉一些幹練官吏暫充其位;再慢慢調劑和擇選後續。

     “趙士曹……難道是雜選的出身?”在旁的副尉張武升卻是忍不住開口道:“正是如此,是以頗費考課勘磨。

    ”趙士曹也毫不諱言無奈道:“若非當下京兆府破格拔舉,下官還在鳳州聽事呢。

    ” 自從安史之亂和泰興改新之後,朝廷選人和仕官的門徑、範圍,都大大有所拓展。

    尤其是在興學重教和鼓勵官私辦學上,曆代長期投入始終不墜。

    因此也形成了科班(學校)出身獨大一頭的格局。

     因此,作為天下第一大學府的京師大學,包括藩務學院在内的十二分院,各自都對應了一條,已經運轉成熟的仕途方向和晉身路線。

    理論上哪怕是學習營巧工造,也是可在仕途中有所作為和發展。

     隻是絕大多數人的仕途前程,都會止步于九寺五監的卿長,或是六部左副/次官的層面。

    倒也不是什麼刻意的玻璃天花闆,而是人的精力始終有限,專注某個領域之後,就難再顧及其他方面的短闆。

     而藩務學院又被戲稱為小京大,不僅是因為其相對的門類齊全;也是因為其最終得以結業的大部分生員,往往會成為四夷九邊的藩國/諸侯,地方政權的骨幹和精英,乃至是未來中高層官僚和重臣。

     除此之外普通人想要仕官,除了傳統意義上旁途出身的門蔭(三品朝臣到五品京官)、(大内和朝廷)征辟、(軍伍/下僚)拔舉和入幕(權貴重臣)之外;其實還有百工、吏務等三附學的出路。

     雖然,最早梁公興辦三附學的初衷,乃是培養一些專屬朝廷的下吏、左僚和事員;以備泰興改新當中,分派追随那些被委任到地方上,推行新政的各級官員;不至于為土生的豪右和胥吏之家所欺。

     因此,經年日久下來也形成了一個相當可觀的規模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