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洛陽以北、黃河岸邊的北邙山上;正是一片古木森列,蒼翠如雲的盛景。
登阜遠望,伊洛二川之勝,盡收眼底;若是到傍晚時分,則是可以俯瞰遠眺,洛都城内的萬家燈火,如同天上繁星。
因此,素以“邙山晚眺”,名聞“洛陽八大景”(龍門山色、白馬鐘聲、天津曉月、洛浦秋風、銅駝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遊)之一。
此外,邙山臨近古都洛陽,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
是以曆代帝王所選梓宮歸處。
因此,光是邙山上就有八座東周王陵、五座東漢帝陵、兩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晉皇陵、六座北魏皇陵。
又另有四座後主皇帝陵,分别是蜀漢後主劉禅、東吳後主孫皓、南陳後主陳叔寶、百濟國王扶餘義慈。
以及相關的皇族宗室,後妃公主、親信大臣,如同衆星拱月一般,散落于周邊的陪葬墓地。
而除了數量巨大的帝王陵外,山上同樣還葬有許多曆朝曆代的名人:著名的有商代伊尹,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齊;東周的苌弘、縱橫家蘇秦、張儀;秦相呂不韋;西漢文學家賈誼;赤眉軍首領樊崇;
東漢天竺大僧竺法蘭、攝摩騰,定遠候班超,強項令董宣;曹魏千裡駒曹休;西晉文學家石崇;北魏權臣爾朱榮;本朝詩人杜甫、王之渙、孟郊,宰相狄仁傑、劉幽求,武則天男寵薛懷義,大書法家顔真卿……
因此,在格外厚重的人文積澱,和曆史淵源的雙重加成之下,這裡也是曆代文人名士的懷古攬勝,乃至是避暑納涼的重要去處,詩人張籍詩雲:“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
而此時,位于其中地勢最高的翠微峰頂上,大名鼎鼎的玄元皇帝廟前;一處看似古樸斑駁的涼亭當中,也端坐着不同身份打扮的數人,在四散的扈從、親随隐隐警戒下,遙遙眺望着金墉城的方向。
隻是這幾人哪怕是大熱天,又正當一天最熱的午後時分,卻都戴着用以遮掩身份和長相的各色面具。
而與身後曆經風雨滄桑,而顯得古樸斑駁的玄元皇帝(老子)廟,形成某種詭異的對照。
“有話快說,有屁快放,老子籍故出來一趟可不簡單,沒工夫陪你看風景、打啞謎的……”其中戴着狹笑狐面一人,用年輕而略顯嚣張不耐的聲調道:“不知道還有多少美嬌娥,等我去品鑒呢?”
“當然是有緊急之事,我剛剛得到了城内的傳訊,看來你們安排的人,又一次失手了。
”另一個戴着咆哮熊面之人,這才用習慣了打官腔的聲調,四平八穩的開口道:“且令諸位收拾好手尾。
”
“這一次可是三方同時出手,還動用好不容易培養和調教出來的妖鬼七宿;難不成連一個最基本的目标都未曾達成?。
”又一個赤頰鳥面人,不禁大聲抱怨道:“白瞎了那番偷天換日的手段了。
”
“朝廷既然已經有所察覺,别設這個衙門隐隐針對,又哪有那麼容易對付的;這次也隻是中心開花打個招呼,表明當下的決心而已。
”第四位頭戴法冠白牙象面的人,卻是語氣堅定而沉厚道:
“更何況還有那個災星在,按照慣例,無論我們多少策劃,都會因此憑多橫生變數的。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最後一個青口獅面人,也不緊不慢的附和道:“所以我就不明白了。
”
“不明白何事?真是越活越老、膽氣越小麼?”狹笑狐面人忍不住譏笑道:“明明是他屢屢擋了我們的大業,又壞了諸般的事情;現在倒叫人要束手束腳的退讓三尺,難道不該早就鏟除禍患麼?”
“但他終究是一己之力而已,怎比我輩四處出擊的合衆之勢。
明明我們在外間已經頗見成效了;為何還與之糾纏不休麼?”青口獅面人不為所動的搖搖頭道:“更何況,就沒人想過懷柔籠絡之?”
“此事看來,其實也不完全是壞處。
相比眼前些許煩擾,東都中還有人比我輩,更迫切能眼不見為淨吧!”最後,還是提供消息的咆哮熊面之人,在他争起來之前搶先和稀泥道:“他呆不得長久,短時之内,就不要在橫生枝節了。
”
短暫的通報消息和議定對策之後,他們就消除了多餘痕迹,在山林中分批各自離開。
然而第四位離開的白牙獅面人,卻又刻意在一處山道折角處命人停下,而等到了最後離開的法冠象面人。
“都是些急功近利之輩!昆墟之中運出來的那些密藏和神骸,隐然有所複蘇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