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二章 救死

首頁
    而在洛都皇城大内西側,被稱為西宮的大型宮殿——上陽宮。

    據《樂府詩集》卷九六白居易《上陽白發人》題解曰:“天寶五載以後,楊貴妃專寵,後宮無複進幸。

    六宮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陽其一也,貞元中尚存焉。

    ” 因此,這裡也是絕大部分宮人、女官的荟萃之所,别号曰:“美人庫”。

    而天寶年間的上陽宮女用題詩紅葉,抛于宮中流水,寄懷幽情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

    更有中宗年間,大放宮人出外觀燈,結果三千多人不歸的遺事。

     自南北中軸流淌而過的谷水,将上陽宮分為東西兩大部的同時;也被順勢引流經過提象門、觀風門、浴日樓、麗景台、七寶閣、九洲亭和曜掌亭,最終彙入入六大主建築群之一的觀風殿後,一處既深且闊的大型池泊當中。

     而在這處波光蔚然、湖色湛湛的數十畝水面間,赫然有一處雄居水上的高聳宮室——水城殿。

    通過周邊環列如卍字的遊廊行道,和衆星拱月般的亭台樓閣;最終得以通過一條寬敞的三十七孔堤道,貫穿連接岸邊的附屬建築。

     而在所有的過道和橋廊上,都有遮擋雨雪和暴曬的琉璃瓦棚、雁形外檐。

    因此,哪怕号稱是夏日炎炎之期中,最為酷熱的三伏天,往來行走于水城殿與岸邊的各處建築當中,依舊是水汽氤氲、風氣涼爽不減幾分。

     由此,這些連接着水城殿及其周邊亭台樓宇的遊廊回道,又有一個萬燕回廊的别稱。

    因為夏日裡的各種怕熱的燕雀水鳥,也會争相聚附和躲避在廊下以為納涼,而形成了檐下風鈴聲聲,廊邊鳥語瀝瀝的獨特奇景。

     而在水城殿内,更是有着許多輪毂水車,管道和其他汲取機關,所彙聚而成的通風、送涼和泉水噴湧、造霧設施;而令這座高架水上的大型宮殿,在最為幹旱酷熱的季節裡,也能始終保持着清涼濕潤的内裡日常。

     因此,相對于入夏後不免幹燥暑熱,兼帶地氣卑濕的上京長安諸宮;自從重修洛陽城并東都宮苑之後。

    曆代的大唐天子及其親眷臣屬,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夏日時光,在上陽宮涼爽安逸的日常當中,漫漫消磨而過的。

     而能夠在水城殿周邊環列的樓閣亭台中,得到或長或短時間的一席栖身之地;則是某種身受君恩寵近的三六九等象征。

    如若能夠得到在這處名為金波池的湖上,肆意泛舟遊蕩的許可,那更是漸在帝心的莫大榮寵了。

     然而就在水城殿西側,一處日常用來會宴歌舞的水中樓台上;卻是被暫時的清空,而不聞日常的笙歌曲樂聲聲。

    就連周旁日常巡曳的小舟也都停下來;而站着衣甲鮮明、器械齊全的衛士,将這處樓台隐隐包圍起來。

     而在這錯樓台面向水城殿上方的敞闊平台上,一名臉色慘白的小黃門撐坐在了地上;而相對他沾滿血色的衣襟,脖子上方才被割開的位置,已然剩下條顯眼的粗大疤痕。

    而在他的手臂、腋下、胸口等處,同樣具有大小不一的新愈傷痕。

     雖然他已經虛弱的随時可能到下,但卻是實實在在活着。

    随後,一名負責當場驗證的宦者丢下短刃,不顧手上血粼粼的顔色,毫不猶豫跪倒在地恭賀到:“恭喜聖主,恭喜諸位貴人,如此奇物降世,又為本朝所得,此乃人主盛世的祥瑞之兆啊!” 随即,又有人端上來一盤新烹的肉食,放在了那名小黃門身前;就見因為失血過多而有些神志呆滞的他,仿若是餓了許多天一般的饑渴至極,竟然絲毫不顧儀态撲上去,就抓起來手口并用的大嚼不止;很快就把一大盤的肉食就吃個精光。

     然後,又有人送上來第二大盤隐隐泛紅,卻是有些半生不熟的肉食;隻見他意猶未盡的一把抓了過去,又開懷大吃起來;然後又有人送上來第三大盤,卻是烤過的魚和鵝肉,還有幾張油面大餅。

    這時候小黃門終于稍停下來,隻吃了鵝肉和魚。

     然後,又有人奉命端上第四盆,卻是白切的生脍和醬汁腌漬的生彘肩(豬肘子);這時候,這位小黃門終于吃不下了,而看着隐隐帶着鮮明血色的生脍和彘肩,突然就當場捂嘴作嘔起來。

    而見到這一幕,無論是宦者還是其他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氣。

     而宦者這時才開口問道:“靜官我兒,你覺得怎樣了。

    ”。

    臉色慘白的小黃門聞言不由重重打了個飽嗝道:“孩兒,孩兒,好像已經吃撐了,在也沒法……隻是那些傷處,還是隐隐漲疼着。

    ” 這時候,對面高台上才冒出一個陰柔的聲音道:“上喻,宋老伴辛苦了。

    ”名為宋老伴的宦者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