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最後的收割

首頁
    鬼子剩下的工兵,這下不敢再繼續排雷,一個個趴在那瑟瑟發抖不敢亂動。

     看到自己的部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停倒下,野田千吾心急如焚,隻能向佐佐一木請示。

     “旅團長,現在怎麼辦?” 可佐佐一木他現在自己都是一頭霧水,心亂如麻。

     想了一下後,繼續下達愚蠢的命令。

     “我估計支那軍隊短時間内,不可能埋設太多地雷,你去組織敢死隊,讓他們趟出一條通道。

    ” “納尼?敢死隊……” 野田千吾沒想到旅團長會下達這樣的命令,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助川晉二,不知是不是該遵照執行。

     “還愣着幹什麼,快去啊……” 佐佐一木現在巴不得早點離開這裡,他十分清楚,繼續拖延下去,隻怕兩個聯隊都會在這裡全體玉碎。

     野田千吾暗歎一口氣,隻得轉身去組建敢死隊。

     不過他也在心裡暗罵佐佐一木:“真他媽沒人性,真是一頭豬,這種馊主意也能想得出來,這就是讓帝國士兵去白白送死。

    ” 結果,當33聯隊的鬼子們聽說組成敢死隊,是用身體去排雷,根本就沒人報名。

     野田千吾無奈之下,隻能強行挑選了三十名軍官威脅他們,如果抗命,就地槍決。

     這三十名鬼子軍官心想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死在排雷的路上。

     這樣至少事後能得到嘉獎,家屬也能享受優待。

     隻見這三十名鬼子軍官也是豁出去了,他們脫掉外衣,還在額頭戴上中間印有雞眼膏的缽卷。

     (缽卷是倭國對抹額的稱呼。

    抹額,最早為華夏北方少數民族所創的避寒之物,古時武士多佩戴,《古今注》記載:“秦始皇巡狩至海濱,亦有海神來朝,皆戴抹額绯衫大口袴,以為軍容禮,至今不易其制”。

    由此可見,國人佩戴“抹額”,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了。

    ) (從“抹額”出現開始,曆朝曆代都有佩戴“抹額”的記載,比如《資治通鑒》記載:“陝尉崔成甫着錦半臂,鈌胯緑衫以裼之,紅袹首,居前船唱《得寶歌》,這其中的“袹首”便是抹額。

    ) (到明朝時期,“抹額”達到最盛,男男女女都會佩戴,清朝延續了這種潮流。

    ) (而倭國鬼子佩戴的缽卷,最早是軍人的一種裝束,為防止軍帽脫落。

    ) (而後倭國在缽卷中部,印上雞眼膏圖案和必勝字樣,使其成為統一精神和激揚意志的标志。

    ) 三十名鬼子軍官低着身子,快速來到佐佐一木面前,向他鞠躬後,義無反顧向着雷區沖了進去。

     很快,就傳來“嘣嘣”的爆炸聲,以及鬼子的鬼哭狼嚎聲。

     三十名鬼子軍官,也就向前沖了不到五十米,結果全部被炸傷。

     這下,不但野田千吾和助川晉二兩名聯隊長傻了眼,就連旅團長佐佐一木也是心生絕望。

     “八嘎,可惡的支那人……” 佐佐一木此刻,也隻能用怒罵來發洩心中的恐懼和不滿。

     鬼子的舉動,其實龍飛接住曳光彈,在在微光望遠鏡看得很明白。

     隻見龍飛放下望遠鏡,再次下達命令。

     “還有那麼多地雷呢,讓小鬼子好好享受一下,命令所有部隊向鬼子攻擊前進,把鬼子逼進雷區。

    ” 接到命令後,十輛虎式坦克早就按耐不住,“轟隆隆”加速向鬼子沖了過去。

     周衛國不甘落後,命令他的預備第一團,立刻跟在坦克後面,全力進攻。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