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34章 邊境貿易市場

首頁
     “咋了哥?” “沒事!” 李嘉賜扯了扯嘴角:“就是想起你小時候了。

    ” 趙辰哦了聲。

     李嘉賜仰頭看着天花闆,長長的呼出口氣,同時在心裡暗暗發誓:“哥一定帶你們活出個人樣來,一定幫你們把頭十幾年受的苦全都彌補回來。

    ” …… 幾人一覺睡到早上八點多。

     跟旅館老闆打聽了一下自貿區的位置,幾人便下樓驅車前往目的地。

     在嚴格意義上來說。

     江城的自貿區,并不能算是自貿區。

     甚至,政府給其的定義也隻是大型的邊民互市區,或者說是易貨區。

     也是因此,比起南方的幾個自貿區,江城自貿區并不算出名,甚至國内都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這個自貿區的存在。

     而且因為特殊的國情,北棒人的生活條件并不好。

     他們來到自貿區大多時候也都是兜售一些山貨以及購買糧食和布料什麼的。

     這也給這個自貿區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除了糧商,布商,以及一些來收山貨的商人基本都無法在這裡生存。

     而所有的東西都是相互的。

     商人少,政府能收到的稅收自然也少。

     政府收到的稅收少,自然也就不太願意将錢投資在這些地方。

     而當下,這座提供給兩國百姓互市易貨的自貿區,與農村集市唯一的區别,可能就是比農村的集市要大一些,路要寬一些,邊上也還有稅務職員對一些大額商品進行稅收征繳。

     幾人走在其中。

     耳邊聽見的是各種語言的叫賣聲。

     幾人包括李嘉賜在内都是第一次來到這裡。

     看見那些穿着打扮跟幾十年前國内百姓一樣的北棒人,大家也不免覺得新奇。

     華國與北棒的商人,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泾渭分明。

     幾人順着華國商人所處的區域來到了北棒商人所處的區域。

     “幾位老闆,看看野菌子野山參,都是剛從山裡挖的!” 剛剛過來,就能聽見立在最邊上的一個攤販用蹩腳的華語喊他們看自己的商品。

     李嘉賜低頭想了想,邁步走了過去。

     “山參不錯啊。

    ” 李嘉賜低頭掃了眼擺在攤子上的那些山參道:“應該都在地裡長了幾十年了吧?” “老闆眼力真好!” 那商販是個三十多歲的女人。

     因為常年幹農活的緣故,皮膚黝黑,看起來要比本身的年紀還要大一些。

     見李嘉賜稱贊自己的山參,她也立馬回應道:“這些山參都是剛剛開放的地區挖出來的,之前從來沒有人去過,每根至少都有三十幾年了。

    ” “老闆如果要的多的話,我可以給老闆優惠一些!” 北棒這邊的商人基本都是北棒一方派來的代賣。

     在入華之前,政府就對他們進行統一的培訓,讓他們學華國話,學習華國的國情。

     如果不是口音聽起來有些别扭,大概率會認為他們就是華國本地人。

     看着面前那個對自己滿臉堆笑的女人。

     李嘉賜勾勾嘴角,順口問:“能優惠多少?” “呃……” 女人想了想說:“當下時價是一百塊一根,如果老闆要是買超過一百根,我可以算你八十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