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她纖瘦的身材不太相符。
“陸大哥,我們今天要買多少糧食呢?”
李秀芝滿臉紅暈地從自行車後座下來,輕聲細語地詢問,以掩飾自己那狂跳不止的心髒。
“既然來了,就一次性把一個月的口糧都買了吧,省得以後還要再跑一趟。
”
陸恒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徑直走進了糧店。
“同志,我們要買點糧食。
”
此時糧店内正忙于開門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看到陸恒進來,員工們并未立刻搭理,而是繼續埋頭各自手上的活計,仿佛在說:别急,慢慢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這個年代,各行各業多為國營單位,這也讓一些工作人員滋生出了店大欺客的習氣。
誇張的是,有的飯館甚至明文規定:顧客不得無故毆打服務員,否則若是催菜催得急躁,碰上心情不佳的服務員,顧客說不定還會挨頓揍。
對于糧店員工的冷漠态度,陸恒唯有苦笑接受,人家就那麼個服務方式,要麼耐心等待,要麼另尋他處。
反正他們也不會因少賣一點糧食而影響工資收入。
盡管如此,總有人識貨。
糧店後方辦公室走出一位國字臉壯碩中年男子,見到陸恒,立即熱情地上前招呼。
“陸主任,您這是來買糧食啊?”
陸恒點點頭,回道:“是啊,肖主任!”
這位現身的正是糧店主任,此地的一把手。
雖然他和陸恒同為主任級别,但由于糧店規模小,整個京都這樣的糧店足有上百家,所以他這個主任比陸恒那個軋鋼廠副主任低了兩級,月工資87.5元,倒也在情理之中。
糧店肖主任認得陸恒,并了解他軋鋼廠副主任的身份,即便不在同一系統,面子還是要給的。
“你們一個個還愣着幹嘛?沒看見陸主任要買糧食啊!”
肖主任瞪了一眼仍在忙碌準備工作的糧店員工,立時有人放下手中的事務,跑過來接待陸恒。
陸恒倒是沒有借機刁難,遞過預先準備好的糧票,吩咐道:
“這是糧票,請幫我核對一下,米面各半,算一下總價。
”
幫忙稱量糧食的年輕人數了數糧票,共計一百二十斤。
核算完價格後,報給陸恒聽。
米面的價格均在一毛以上,所以一百二十斤也不過才二十元左右。
陸恒付完錢,旁邊的李秀芝則貼心地遞上了自家帶來的布袋。
那時購買糧食需要自備袋子,店裡不提供。
售貨員收下錢和袋子,沒多問什麼,轉身去稱量糧食。
畢竟一百二十斤對他們來說并非大數目,也就夠一家四口吃一個月。
這一百二十斤糧食,确确實實是一家三口陸恒他們的口糧分配。
陸恒本人原本有45斤定量,他又從廠裡的部分工人那裡換購了40斤。
二者相加就有85斤。
另外還有雯雯的20斤定量,雯雯因戶口關系在街道,每月24号可以攜帶糧本到街道領取屬于她的那份定量。
六歲以上至十歲以下的孩子,每月糧食定量在18至22斤之間,雯雯拿到的是20斤,之前都是陸恒帶着她領取各類票證。
綜合計算下來,共有105斤糧食。
再加上從空間系統獎勵中拿出的15斤糧票,正好湊足整整120斤。
這些糧食是他打算一次性買回家儲存的。
先前在李秀芝未到之前,管理家中米桶的是小丫頭雯雯。
如今李秀芝到來,掌管米桶的權利已經轉移到了她的手上。
為了讓李秀芝安心,知道家裡糧食充足,無需擔心她的那一份,陸恒決定直接掏出一百二十斤的糧票。
至于系統獎勵的那些糧票,陸恒現在使用得較少。
在他名聲尚未顯赫之時,曾陸續在多個糧店囤積了大約五百斤糧食。
後來成了主任,認識他的人多了,他就很少再去囤糧,以免被人發現并追問起大量糧票的來源。
索性将這些糧票存着,留作日後在外就餐時使用。
畢竟空間裡已存儲了五百斤糧食,足夠應急所需,他的屯糧行動暫時告一段落。
“陸主任真是神通廣大,聽說你們家總共才三口人,竟然能一下子拿出那麼多糧票。
”
肖主任言語中滿是贊歎之意。
在這個時代,能展示實力的不僅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各種物資票證的擁有量。
比如婁曉娥家,雖然家财萬貫,但如果拿不到票,
喜歡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