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鄉書記董和這段時間壓力很大。
自從前任書記韓城離開之後,他便順位接過了書記的位置。
由于李達康這段時間的重點發展,原水鄉也開始了相應的道路修建。
本來這對于原水鄉的人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他這個書記也樂見其成。
想着終于原水鄉在經曆了這麼多的坎坷之後要慢慢好起來了。
可是前幾天李達康縣長的一通電話,讓他原本的好心情消失的無影無蹤,也背負起了太多的壓力。
原來,李達康吩咐他直接召集各個自然村的村支書,開始集資修路。
目前縣财政上撥付了一些錢支撐着修路的正常運轉。
向銀行方面的貸款和向省裡申請的資金遲遲沒有到位。
所以,機智的李縣長便開始吩咐原水鄉這邊開啟動員大會,四處動員鄉親父老一起集資、修路。
領導一張嘴,下面的人跑斷腿。
這種事情李達康的設想是很好的,可是董和卻遲遲沒有付出相應的行動。
因為這事情實在是太大了。
盡管李達康信誓旦旦的保證,出了事由他本人一力承擔,不過董和卻遲遲拿不定這個主意。
長期在鄉鎮工作的他自然清楚,老百姓對于這種事情的抵觸情緒有多大。
你說要是讓老百姓交個公糧什麼的,畢竟是糧食,而且也是一直以來的規矩,他們交了也就交了。
可你要是想從老百姓兜裡拿錢,一個字,難。
尤其是這種修路的事情,在老百姓的認知裡,這都是屬于公家的事情,憑什麼讓我們掏錢?
更何況現在老百姓的家裡也都不太富裕,這時候你要是搞這個集資,不定被人家怎麼戳脊梁骨呢!
所以,他到現在為止一直沒有具體的實施相應的行動。
這時,桌上的電話叮鈴鈴的突然響了起來。
“你好,原水鄉D委。
”
董和接起電話之後快速的應聲道。
“你好,董和同志嘛,我是金山李達康。
”
“達康縣長,您好,有什麼指示?”
現在如果說董和最不願意聽到誰的聲音,李達康絕對是首選。
雖然心中煩悶,不過還是硬着頭皮在電話裡打着招呼。
“董和同志,我現在和紅山鄉的祁同偉同志在一起,問一下你前兩天交待給你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了?”
電話那頭,李達康一臉得意的望着眼前的祁同偉。
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董和說出答案,好讓祁同偉認識到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因為,對方剛剛對自己的方案提出了質疑,而且勸告自己最好不要這樣操作,有着很大的風險。
“達康縣長,這個縣長正在逐漸的推進,我這邊有情況了再跟你反饋。
”
董和随口敷衍了一句。
可李達康是什麼人,聽到這裡之後便意識到了原水鄉這邊出了問題。
“董和同志,可不能對組織上不老實啊!你跟我實話實說,到底有沒有實行下去?”
李達康突然加大了分貝問道。
“這個、這個、達康縣長,現在還沒有推行,因為這個事情牽扯實在是太大了,我建議縣委這邊重新再斟酌一番的。
”
對于縣裡的這些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