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青雲觀。
山間雲霧缭繞,道觀隐于翠林之中,古樸莊嚴。
踏入觀門,見一老道士正在清掃庭院,身影清瘦卻透着仙風道骨。
林夕眼眶一紅,疾步上前:“大師真的是你,我找了你五年,終于見到你了。
”
老道士林峰擡眸,看清來人,亦是感慨萬千:“唉,施主我也找了你五年呐。
”
林峰将林夕引入靜室,奉上香茗,緩緩說起當年事。
林夕聽得淚流滿面,當年的絕望與無奈、對女兒的牽腸挂肚,在這一刻決堤。
“我的女兒是不是就是那小水清啊?”林夕顫抖着問。
“沒錯,當年你走後杳無音訊,我便将她帶回了道觀,收為徒兒,這一晃就是五年。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夕聞言,“撲通”一聲跪下,泣不成聲:“多謝你收留我女兒,還照顧得這般好。
”
她起身,從包裡拿出早已備好的銀行卡,遞向林峰:“我願意出資200萬為道觀添磚加瓦,聊表心意。
”
林峰面露驚喜,這道觀年久失修,諸多殿堂漏雨傾頹,正愁修繕資金,當下合十緻謝:“施主這份功德,貧道銘記于心。
”
林夕辦妥捐資事宜,懷揣着滿心期待與忐忑,再次折返公園。
可卦攤前隻有中年道士一人,她心猛地一沉,聲音都帶了幾分顫抖:“水星呢,水星哪裡去了?”
中年道士見她回來,猜出七八分,歎道:“唉,水星真的是你尋找失散多年的女兒。
”
“是啊,林峰大師已書信告知我水清的事,她就是我的女兒啊。
”
“哎呀,那真是太好了,你們母女終于可以團聚。
”
“那我女兒在哪?”
“水星已經出去雲遊了,估計要過些天才能回來。
”
“那他去哪裡了?雲遊多少天?會不會不回來了?”
林夕追問,眼神滿是焦急與惶恐。
道士無奈搖頭:“這個不好說呀,一切看緣分。
”
林夕急得直跺腳,淚水奪眶而出:“哎呀水清,你怎麼就不等媽媽,媽媽這才走了幾天,又和你錯過了。
”
她滿心怅惘,卻也知世事無常,緣分奇妙。
從道士手中接過水清留下的簡單行囊,撫摸着那粗糙布料,仿佛能觸到女兒的溫度。
她留下名片,反複叮囑:“這是我的聯系方式,你帶小水星回來,立刻給我打電話,好嗎?”
道士鄭重應下,看着林夕離去背影,也為這波折尋親路感慨萬千。
林夕回到家中,房間裡依舊滿是冷清。
她将水清幼時照片一一擺開,從咿呀學語的萌态到蹒跚學步的模樣,手指輕輕摩挲着鏡框,喃喃自語:“女兒,你在外可要平安,媽媽等你回家。
”
日子一天天過去,窗外花開花落,林夕每日守着電話,稍有動靜便心跳加速,可每次都是空歡喜。
她去了龍虎山多次,沿着道觀後的小徑徘徊,想象水清也曾在此走過,腳下的石闆路、路邊的野雛菊,都成了思念寄托。
而水清在外雲遊,山川河流、市井小巷,一路見識人間百态。
可心頭那絲對親情的朦胧期待,像風筝線,牽着她往回趕。
一日,她站在山巅,望着雲霧下蜿蜒山路,突然心中一動,對一位師兄說:“師兄,我想回家了,回青雲觀,我好像有種預感,有很重要的人在等我。
”
當水清踏入青雲觀,林峰笑着迎上來:“孩子,你可算回來了,你母親來過多次,盼你盼得心切。
”
水清接過林夕的名片,手指摩挲着那幾個數字,心跳如雷。
撥通電話那一刻,林夕的聲音帶着哭腔傳來:“是水清嗎,我的女兒……”
母女倆隔着話筒,泣不成聲,多年思念與牽挂,在這一刻,順着電波,交融彙聚。
不久後,林夕趕到青雲觀,母女相見,緊緊相擁。
五年歲月鴻溝,在這擁抱裡被愛填平。
水清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的母親,淚眼中滿是眷戀:“媽媽,我回來了。
”
林夕輕撫女兒發絲,千言萬語凝噎:“回來就好,以後,咱們再也不分開。
”
"媽媽,我爸爸呢?"
喜歡民工也風流請大家收藏:()民工也風流